2014年4月5日,又是一年清明节。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卢沟桥事变爆发77周年之际,
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全体师生着汉服,以古礼祭奠为国捐躯抗日英烈。
 
国学院师生身着汉服,在肃穆音乐的伴奏之中,整个祭祀仪式井然有序,气氛庄重而热烈。全体师生
严格遵循古礼,并齐声背诵《诗经》中的《秦风●无衣》、曹植的《白马篇》和《礼运●大同篇》,献给英勇
杀敌的抗日先烈。声音激越高亢、响彻云霄。
 
 
这是中国近百年以来首次以古礼祭祀先烈,通过这种庄重的仪式,表达了全院师生对先烈的无比敬意,
深切缅怀先烈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建立的不朽功业。
 
本次活动庄严肃穆,仪程规范。国学院全体师生儒装严身,仪止端恭,焚香燃烛,击鼓鸣钟,奏乐揖身,
倡頌诗篇,威仪赫赫,缅情穆穆。观礼者无不为之恸容! 祭奠仪式在嘹亮的钟鼓乐中拉开序幕,震撼云霄的
诗颂篇章贯穿始终!随着通赞一声,“诗诵《秦风.无衣》”,战士们同仇敌忾义薄云天的气势,扑面而来!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曹植的《白马篇》让我们重新领略了“风萧萧兮
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文天祥的《正气歌》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了中华民族虽然历尽磨难、仍屹
立不倒万古长存充塞天地的浩然正气,真是“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诗颂以雄浑博大的《礼运.大同》
篇结束,表达了国学院莘莘学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志向!
 
 
整个祭祀活动严格按照《仪礼》的仪轨,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一 一具足,献官、陪献官和学子分别
向先烈表达追思!祭祀在低回哀婉的咸和之曲中结束!本次祭奠活动,使国学院的师生受到一次非常生动的
爱国主义教育;也将平日所学所感得到全身心投入的实践,激发了爱国热情,培养了家国情怀!本次祭奠完
全采取古礼形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自发组织的,以本民族特有的形式对抗日先烈追思情怀的首次表
达!
 
二O一四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九周年,更时值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又余,“正视历史,抚平创伤,达成
共识,面向未来”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追求,两岸人民同为炎黄子孙,血脉相连,同根同源,唇齿相依。
在此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新契机的重大历史时刻,以华夏古礼祭奠抗日英雄,这一国共两党、两岸人民都能
共同接受的方式,显然具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附:卢沟桥祭先烈文
维中华人名共和国六十五年,岁次甲午戊辰月丙午日清明,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院长蔡恒奇率全体师生,仅以牲帛醴齐,
粢盛庶品,敢昭告于革命先烈之灵曰:
大江东去,神龙潜扬,浩浩中华,多难兴邦,
东来倭寇,残忍疯狂,戮我父老,屠我城乡,
血染大地,尸积山岗,山河倾圮,日月无光,
悲哉壮哉,血铸国殇,呼天恸地,大悲大怆,
中华儿女,英勇担当,气吞斗牛,誓灭豺狼。
仰我先烈,义薄云天,许身报国,克难济艰,
志则壮志,肩则铁肩,杀敌恐后,舍身争先,
成仁取义,裕后光前。
歌我先烈,勇士万千,枪林不惧,弹雨敢前,
抛颅洒血,感地动天。
赞我先烈,民族中坚,生为人杰,仁爱得兼,
死为鬼雄,佑民福延,心昭日月,血荐轩辕。
先烈之血,终未白淌,今之华夏,何等辉煌,
民族振兴,国运隆昌,饮水思源,恩德不忘,
漫漫青史,煜煜荣光,星火不灭,浩浩荡荡,
悠悠故土,壮美雄邦,千载灿烂,万古流芳,
藉此清明,咸集少长,虔躬敬祭,伏惟尚飨。
(时间:2014-04-14 来源:学院新闻)
上一篇:化成天下 人文先行 首届家庭教育智慧论坛
下一篇:当代儒歌创始人李源先生到我校国学院讲学(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