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媒体聚焦

人间福报专访:蔡恒奇 讀經典讓孩子美好成長

 

蔡恒奇,大陸國學教育專家。圖/蔡恒奇提供

 

蔡恒奇接受《人間福報》同仁訪問,相談甚歡。圖/蔡恒奇提供

 

與佛光會同仁相見歡。圖/蔡恒奇提供

 

來台期間,受邀至佛光讀書會上講課。圖/蔡恒奇提供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圖/蔡恒奇提供

五月中旬,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院長蔡恒奇受邀至湖南省岳陽縣一中參加「國學與教育」公益講座,現場聚集六百多名學生、家長聆聽,他以深厚的國學功力、儒雅風趣的口條,傳授現代親子最需要的溝通與教育方法,現場掌聲不斷。聆聽講座後,一位姓李的民眾深有感觸地說︰「蔡教授針對當今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從儒家文化的仁、孝等多層面,深入淺出地講解如何讓人美好地成長。這對融合現代人際關係,構建和諧社會有著現實意義。」

時間往前推至四月中旬,蔡恒奇以「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華傳統文化誦讀工程祕書長的身分,來台參與「第七屆全球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大會」,這場集合八千人的經典誦讀大會,今年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菩提廣場舉行,來自美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地區的學生及讀經團體齊聚一堂誦讀經典,令人印象深刻。


蔡恒奇受邀在開幕式上致詞,他說︰「現在的孩子把金錢和自由當作信仰,然而,有什麼樣的文化,就有什麼樣的人格,人美好了,這個世界才會美好。」他說,中國大陸上從國家領導人都已經注意到經典文化對於國民養成的重要性,「我們中華民族的青少年有救了。」


制度導致價值偏差


多年來,現任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院長的蔡恒奇全心投入經典誦讀推廣,見證中國大陸社會如何重新接受並重視傳統文化的過程,來台參訪期間,他接受《人間福報》專訪,談到在內地推廣傳統文化誦讀工程所面臨的問題及因應之道。

「大陸的國學教育經過十多年的探索!過去推廣經典誦讀,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高考制度,好不容易培養了一批讀經的孩子,但到了小學五六年級,為了升學沒有時間複習,到了國高中階段就更不用說了。」他帶著「誦讀工程」的公益團隊到中國各地演講,和學校老師切磋琢磨,教導各地老師如何帶孩子誦讀儒道經典,像是《弟子規》、《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甚至是佛教經典《金剛經》、《心經》等,「本來在中學還有幾十所學校,慢慢為了考試,人數就愈來愈少了。」

他說,升學制度以考試分數高低來決定孩子所能就讀的學校,久而久之,制度的偏差就會帶來人性、價值觀的偏差,令他十分憂心。蔡恒奇曾在一場演講會上問民眾︰「近幾十年來,中國人離古文漸行漸遠,更不用說如『四書五經』的經典讀物了。但中國人是否因此變得更理性?中國社會的文化教養有沒有因此提高?全盤西化,有沒有收穫外國人更多的尊重?」他說,社會道德標準日漸模糊,都是因為人們心中沒有一棵用道德播種長成的參天大樹。「古人的書,更有營養。而現代教育缺乏靈魂深處的『播種』。」

規畫符合人性教育

「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在體制內,『教育』如何完成。用什麼樣的教材來教育孩子,才能成長得最好、最快。」蔡恒奇說,一般學校的學習科目是國英數理化,學生剛靜下心來上語文課(即國文),馬上又換成數學課,這種教育是最要不得的。誠如《學記》所言︰「雜施而不遜,則壞亂而不修。」(施教者雜亂無章,不按規律辦事,打亂條理,就不可收拾)。《弟子規》裡所說的「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研究學問要專一才能深入,不能這本書才開始讀,又欣羨其他書,這樣永遠也定不下心,必須把這本書讀完,才能讀另外一本。)

蔡恒奇說,「甚至佛教所說的一門深入,子曰︰吾道一以貫之,都是這個道理。」但他也認為理想的教育並非讓孩子像古人一樣,一天八個小時都讀經典,「那是不可能的,還是要跟現實社會需求結合。」他說,目前正在找尋一個地方,由當地政府支持,辦一所實驗的學校。

根據規畫,孩子從六、七歲開始,每天花五到六小時讀經,六年可讀完儒家十三經,輔以古琴、書法、英語等課程,再用兩年時間學習體制內從小學到國高中的課程,「這個實驗在於讓孩子自己去跟聖賢溝通,日後時機一到便能融會貫通。」他認為,上天賦予孩子最大的才能就是「記憶」,而「記憶」是學習的核心能力,「就像佛教方丈收不收弟子,全看慧根,而慧根就是悟性,悟性就是從記憶力而來。」


100本書

抵不過聖賢一句話

「這個世界太缺乏善的力量了。」曾擔任中小學語文教材主編的蔡恒奇,之所以投入經典誦讀工程,主要是有感於現代的教育與古代聖賢的教育差距太遠,「我前前後後主編過一百多本教材,但是,我後來不敢編了,至今已有七、八年不敢寫任何一本書,為什麼?我們編一本書、一百本書抵得過聖賢的一句話嗎?」他說,不僅與聖賢差距太遠,還要印刷,砍伐樹木,使用油墨造成汙染,浪費他人的生命,「孔子述而不作,老子無為,這些聖人都不敢出書,我也就不敢再編了。」

成語千句破除成見

長期浸淫傳統經典中,他也感受到現行的教育制度必須改變,也不能再繼續等下去,「當時我和領導報告,希望能開展誦讀工程,但這批老領導當年是從打倒孔家店出來的,一開始都是回絕的。」後來他找了企業家朋友孫文華投資,研究了中國歷代以來的成語,編著《中華成語千句文》,請專業知名的播音員方明、雅坤朗誦,引起很大的回響,大陸主流的電視和平面媒體都重點報導。

這本書全文三十六章,一萬多字,成語占了百分之七十,以成語為載體,歷史為經,文化為緯,述說從盤古開天至晚清悲歡的中華文明史,並展示中國文化最富魅力的各個方面,被譽為當代蒙學經典,這本創新的書籍也成為蔡恒奇推動誦讀工程的助力。「那時經濟改革開放不久,社會上發生了許多事,讓老領導憂心忡忡,我以古代聖賢的話來解說,讓他們了解傳統經典的真正意義。」

排除阻力形成風氣

事實上,得到老領導的認可只是第一步,剛開始到中國各地小學推廣誦讀工程,一開始的阻力不小,有些家長質疑孩子不了解經文解釋,誦讀能有何功效?對於升學有何助益?當時甚至有媒體撰文批判。「曾經有一個小學因為抗議的人太多了,校長最後懇請家長給一個月時間,就背《弟子規》,一個月後,父母感受到孩子變得有禮貌,在誦讀成果發表時,當場感動萬分。」他說。

就這樣,一個學校、一個學校向外拓展,才慢慢形成誦讀經典的風氣。蔡恒奇說︰「有一所推廣誦讀工程的民辦中小學,學校原來只有幾十個學生,現在已經發展到三千多人,許多孩子擠不進這所學校。前年還曾發生過家長想讓孩子進入這所學校,必須排隊七天七夜。」而他自己的孩子也是從小讀經,蔡恒奇規定他每天誦讀兩章、學古琴。

來台灣參加「第七屆全球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大會」之餘,蔡恒奇親身體驗到台灣之美,「這裡的街道乾淨,空氣非常好,印象最深刻的是人的慈悲,尤其在佛光山感受到每個人都很慈善。」他說,佛光山和古聖先賢殊途同歸,走的同樣都是「止於至善」的道路,只是傳播方式不同而已。


小檔案

蔡恒奇,大陸國學教育專家。現任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院長、國家級部級單位「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華傳統文化誦讀工程」祕書長、教育部「十五」規畫課題「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及其課程化研究」全國總課題組組長,也是國家優秀圖書評審委員會專家、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委員會專家。

由他所主持的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是一所人文特色學院,專門傳授中國經典聖賢文化,讓學生從中學習做人做事的智慧、管理的智慧、教育的智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為讀經的青少年搭建的一個融入古代書院教育理念的國學教育平台,這所學校同時也是大陸國家規畫課題國學教育實驗與研究基地。

曾擔任中國二十一世紀教材編委會主任、二十一世紀語文教材主編、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師志願者手冊》主編、人類文明網主編,各級各類教材共一百多本的蔡恒奇,過去十多年來,帶領團隊推動「經典誦讀」,指導過的中小學生、大學生超過四百多萬人。由他主持編撰的《中華成語千句文》被譽為當代蒙學經典,大陸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教育報》、《中華讀書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等各大媒體均曾重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