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精彩活动

德行传承 始于家规

 

 
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国学人才的摇篮
 
孟子日“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我们每个人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不能不懂教育,因为我们是孩子天然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学校。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什么样的误区?我们为孩子为家族的发展立心立命了吗?
2016年2月28日,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主办、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承办的 “第三届国学与家庭教育智慧公益论坛”如期召开,国学院蔡恒奇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赵法生教授、杨义宽副院长、国学院教师和各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家长们,共同分享了当今社会环境下,家庭教育存在的常见误区,就如何建立家规家训、树立家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7e3546ed6d59172d0eb5cc1756fc8bc0.jpg
蔡恒奇院长首先做了《家庭国学教育的智慧和误区》主题报告,指出我们作为家长必须思考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生命应该如何成长?教育应该如何回归?我们要认识到,求道才是生命成长的目的和意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求道才能弘道。试想,如果我们给予孩子的教育缺乏人性,孩子的人性能成长起来吗?文化往往就是展现在我们的言行之中,从而得到传承的。今天许多孩子因为受到社会的影响,欲望非常旺盛,错误地把欲望当理想,往往“有欲望没理想,有想法没智慧,有胆量没气量,有努力没毅力,有朋友没友谊,有爱情没神圣。”因此,我们发现,我们错了,我们的教育错了——许多事情我们非常认真非常勤奋地做反了! 来看看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什么是“道”的教育?“道”的教育就体现在:我们应该“明人伦”而不是“明物理”;“以仁化人”而不是“以知识化人”;“以善为宝”而不是“以物为宝,金钱至上”。
 蔡院长进一步深入地分析了家庭教育常见的四大误区及其危害:
1.  没有了人伦教育——缺乏“人性”
2.  一味给予——重视“物质”胜于一切
3.  不让做事——缺乏“做事”的能力
4.   由着孩子——缺乏对“态度”的培养
蔡院长因此提出希望: “请家长行不言之教,把爱做好,把家做好,把家规建起来,把家风树起来,把底线抬高,千万不要没有底线!千万不要没有坚守!没有底线就意味着堕落,没有坚守就意味着放弃!那将是我们不可饶恕的劫难。”
 
  
国学院副院长杨义宽随后发表了《家风建设》的主题报告,从如何建设家风的角度,探讨了“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分担”“五伦关系中的自我内省”“追本溯源,祭祀祖先”“营造高雅的家庭环境”“坚持养生的生活作息”等诸多方面的实践问题。他指出,家庭建设要符合“道”,要思考我们作为父母,行为是否会符合道,身教就是行不言之教。父母要合乾坤之道,阴阳要和谐。处理不好五伦关系,就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首先要孝养父母,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大便宜。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家里供佛供祖先,都是很重要的方式。祭祀就是感恩。过去丰收后就要祭祀祖先,非常隆重,整个村都要参加。现在城市里连小小的家里的祭祀都没有了,这是非常可悲和可怕的。从家庭环境方面做父母的也要以书籍和字画来精心营造良好的氛围。希望每个家庭可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可以在家长的正确呵护下,成为天地间独一无二的人才。
 
国学院沈晓徐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演讲《曾国藩的家教智慧》,演讲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以“三不朽”为话题引出了王阳明和曾国藩的对比,立意高远、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并引述了后世众名人对曾氏的评价,讨论了今天我们学习曾氏家教的意义。第二,以曾氏年轻时的几个有趣又可笑的小故事,衬托出曾氏也是一个有着很多缺点的普通人,那么他后来为什么不普通了呢?第三,沈晓徐老师总结了曾国藩家书中最常见的让他不普通的十五个字:这十五字分别是“志”“识”“恒”“省”“静”“勤”“和”“诚”“学”“明”“挺”“谦”“谨”“俭”。第四,曾氏最后一封家书(遗书)的赏析解读。第五,介绍英才倍出的曾氏后代,反映了曾氏家教智慧的成果。曾国藩从一位普通人到成为“三不朽”,最重要的心得是“以至诚待人”,而其自我追求和修身也福泽到子孙万代,是值得每个人、每位家长学习的好榜样。整场演讲历时两小时,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鲜活的事例,结合现场的互动,氛围热烈,一气呵成。
 
 100705f871a020fe529f02f3d134fec0.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赵法生教授则为家人们做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的主题报告。“中国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现在培养不出大师来?”,赵教授用这两个问题开场,引发听众的思考。这两个问题原本是钱学森先生提出的,直到今日,这两个问题依然值得再问问,并探究出答案。现在的国学大师,都是民国时期培养出来的,现在每年成千上万的留学生出去,却不见大师回来。为什么呢?我们要思考,今天的中国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回顾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旨在陶冶人的性情,调整人的心理,培养完美的人格;而西方的教育重点却在学习知识,让学生有理性,培养学生的自由思想,让学生们有创造力。只不过现在的中国教育“创造力”没有学来,倒是学来了灌输知识。引用梁溯溟先生的话“中国教育已成不中不西的教育”(《梁溯溟论教育》)“现代的教育看着很热闹,但问题很大”(《中西方文化比较》)。只重知识不重视真正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能力”越强,危害反而会越大。中国的传统文化要读《四书》《十三经》等,这些都是立命修身的学问,提高人生内功的学问,然后才是内圣外王,最后才可以“立德”“立功”“立言”。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看看韩国总统朴槿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企业家稻盛和夫,他们都是齐平之才,但同时他们也都是中国儒家文化的践行者和受用者。所以,我们的孩子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德行力量和精神力量,家长要和孩子保持在一个频道上,共同学习共同修身。
ac0039b25ce70c884485b700426d5375.jpg
 
29日,蔡恒奇院长进一步细化家风家道如何建设的问题,与家人们分享《如何制定家规家训》。蔡院长指出,我们要重点落实家道。今天有家风的人家是蓼若星辰,这么多年来中国人没有重视家教。古时候把管理和教育的重要任务交给家庭家族,今天已经被破坏了。那么多农民工奔向四方,他们的家庭将会出现最大的问题。让我们看看“弃”字,上面是个“子”,把孩子倒出去了。但是今天我们放纵孩子,不管孩子,要求不到位,也是一种放弃。
今天我们要思考,什么是家?家在我们心目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家是充满爱的地方,马克思描绘的共产主义,其实就在家里。两老无猜,是家的大境界。家人之间没有隐私。现在我们很多人搞反了,家里充满了埋怨。家也是善的场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是最大的道场。我们的文明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家耕文明是最符合生态发展的,符合自然之道。最大的教育是天地。父慈子孝,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家是养心性的地方,是养能力的地方
那么,如何确立家庭建设的目标呢?蔡院长提出了:人性教育的目标,家族昌盛的目标,百年树人的目标三个部分。指出只有立好家规,才能代代相传。积善之家,要百年树人,不能急功近利。就如何制定家规家训,蔡院长指出要向德行高的人求学,效法古训。院长以“胡氏家训”和“范氏家训”为例,列举了家规家训的制定原则:树人原则、亲亲原则、高尚原则、简易原则、渐近原则。蔡院长特别强调:齐家之道,关键在于修身。父母修身,身教则从,家规家训才能真正执行到位,家风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5826bfe8c61b31da62dc3baf75a26996.jpg
两天的学习,家长们兴致勃勃地表示要从自己做起,把家规立起来,把家风树起来,让家成为爱和善的道场,为家族为孩子立心立命!国学院为家长们精心准备的课程让大家收获满满,家长们纷纷上台分享自己的收获、孩子在国学院的成长。大家对国学院“用生命培养生命,以灵魂引领灵魂”有了进一步的深刻理解。让我们共同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让古诗文经典嵌入孩子们的脑海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让圣贤教诲真正成为我们的家族基因,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德行传承,始于家规!
 
pic7.jpg

认真记下学习心得

pic8.jpg

 优秀学生表彰

pic9.jpg

优秀学生表彰

pic10.jpg

亲亲活动-孩子就是父母的“眼

pic11.jpg 

亲亲活动-孩子就是父母的“眼”

pic12.jpg

家长发言

640.jpg

学生才艺展示-古琴

640.jpg

学生才艺展示-国画

640.jpg

学生才艺展示-书法

640.jpg

国学院老师与家长讨论

640.jpg

会后交谈

640.jpg

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