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恒奇院长在海峡两岸公益论坛上的演讲选登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秘书长
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院长 蔡恒奇
2004年,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我们在全国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倡导全国中小学学习经典。考虑到当下中国教育在内容、方法上存在一些重大误区,所以我又开始推动并建立了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淹没知识、知识淹没文化的社会中,在传统文化断裂了整整一百多年的情况下,如何来找回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圣贤文化成为民族以及青少年立心立命的根本?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5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我们提出了中国梦,它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一个基础性的自信。
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在哲学大会上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后来总书记又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木、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纵观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最早提出文化自信的人是谁呢?最早的文化自信来自于我们的圣人孔子。《论语》里记载“子畏于匡”,在匡这个地方受到了围攻,孔子是怎么面对的?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思就是文王已经离开我们这个社会了,中国的文化不就在我这吗?如果上天想要灭掉文化,就不会让后人掌握文化,现在我掌握了,天不会灭我。孔圣人在2500年前就有了这种文化的自信。
还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孔子在宋国被简子率兵围困,这个时候子路就想和他们用武力来较量,但是孔子说:“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意思就是我们怎么能见到有修仁义的人用世俗之器来解决问题?结果是什么?“曲三终,匡人解甲而罢”。这种文化自信看上去好像离我们每个人很遥远,然而,这种文化的力量是真实的。国学院的理念就是要回归圣贤教育,改变人生命运。
孟子的文化自信是什么?孟子当年有一句名言:“夫天未欲平治天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有人问孟子说: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吗?孟子否定了:他们不是大丈夫,因为他们不是用文化而是用武力解决问题。所以什么叫大丈夫?那就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居天下之广居”是什么?讲的是人;“立天下之正位”讲的是什么?讲的是礼;“行天下之大道”是义,那么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大丈夫。”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自信。
孟子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声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讲的是什么意思?就是君子他以什么为信?仁义礼智是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他的性命本身具有的。如果把仁义礼智这些上天赋给我们的性发挥好,就会生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从他的面部到他的四体都是美好动人的。这是一个具有文化的人不言而喻的自信。
今天的很多人看到钱就放下了尊严,趋之若鹜,这叫金钱财富自信。曾子怎么说的?“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你富,没关系,你有富我有仁,你有贵我有义,我不比你差。
......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句话非常重要,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我们今年启动了一个长城班项目,约请全国20多位一流的国学大家授课,就是“国学长城计划”。每年面向全国招25人,提供全额奖学金资助,培养这些孩子重点打造五经团队,复兴中华道业,打造种子人才。
本文刊登在《环球慈善》杂志2020 9月刊66页-67页
(时间:2020-09-20 来源:)
上一篇:国学院蔡恒奇院长应邀参加“国泰民安 和合共融”2020海峡两岸敬天祈福盛典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