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学院动态

国学院:回归圣贤教育 改变人生命运

  当今社会,世风日下,青少年问题层出不穷,青少年犯罪日趋低龄化、恶性化。一边是父母为了孩子的优质教育资源而到处求人,不惜倾其所有,甚至当众下跪,一边却是进入大学的孩子挂科、网瘾、裸奔、失业。我们的许多家长用一生的辛苦,用他们的债台高筑,用他们一家人的寄托和期望结果换来的是孩子的自私、啃老、不孝、不懂得感恩、放纵、为所欲为、作弊、斗殴、裸奔、色情,甚至吸毒、跳楼!我们的教育该如何是好?怎样才能培养出我们中国新一代的脊梁?实现中国未来的强国之梦?青少年的教育该向何处去?教育究竟应当如何担当?中国教育已经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寄托,每一个父母的忧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面对未来的一个关键。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有担当、有理想有抱负的21世纪大学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拯救世风,唯文是瞻,文治而后天下平,是为“文致太平”。

  中国几千年来就是一个文化大国,文化本是教育的核心。但是,近百年来,我们学习了西方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理性知识教育而丢弃了文化的教育,带来的结果是极为严重的道德缺失。一百年来,西式教育的实践已让众多的志士仁人不得不进行深刻的教育反思,正如德国著名文化学者雅斯贝尔斯所说:“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教育,而不是理性知识与认识的堆砌!”教育期待回归人文!

  家长和社会已经看到:学校教育让人被动化,知识教育让人工具化,没有信仰的教育让人空虚,没有道德的教育让人失范。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责任感、合作性、良好人际关系、主动融入社会、为用人单位所接纳、生涯发展前景良好等等,这些比简单的一纸文凭更加重要。如何培养真正的大才,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提出了“文化育人”的重要方向,而国学院正是落实这一精神的重要举措。

  当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和应试教育,问题重重,弥补这些缺陷的国学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全国各地现有私塾1500所以上,高校也纷纷成立国学院。然而,真正的国学教育是将国学落实到做人做事实践中去的教育,是教人向善的教育,而这样的国学院可以说还没有出现。

  据报道,我国每年至少有30%左右的文科偏科生人才(包括一部分天才)得不到应有的适合其天性的教育。他们无奈地走进了无法发展其天性的学校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为文科天才生、偏科生提供一块活泼其天机的土壤,也必须是中国教育的一大使命。

  北京人文大学作为全国国学教育示范基地,成立了我国民办大学的第一所国学院,以培养人文大才为已任,让学生成为能在各个岗位上普遍地受欢迎的“不器”君子。不但可以解决当今大学生的各种问题,而且可以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个新思路新途径,更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个新视野和新模式。

  蔡恒奇院长所主持的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自2002年5月以来,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经典诵读、夏令营、诵读比赛和评选活动,并承担着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经典诵读及其课程化研究。经典诵读实验学校的审批和指导工作,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整合了各类资源,联合了各种力量,培养了一批实验学校和指导教师,十年来已经带领超过300万人参加经典诵读活动,所指导的实验学校已逾5000所,形成了相当巨大的影响力。2010年以来,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开始与教育部语用司共同主办“相约《论语》一百”大学生夏令营,并把它作为一个重大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进行了重大尝试,希冀在圣贤的智慧中找到教育的真谛。三年来,已有数千名大学生及社会人士接受了这种培养自求、一道贯通的教育方式,其效果超出了大家的预期,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脱胎换骨”。很多人学后感慨:终于找到了完善自我生命和人生的明确方向,笃定了实现理想的信心,立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可以说,这一系列全国的活动,为“文化育人”做出了重大的教育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