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学院动态

国学教育研讨会在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成功举办

  5月18日,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揭牌仪式后,成功举办了国学教育研讨会。教育部智慧工程和中国收藏家协会维佳副会长,人民日报新闻战线万仕同主编,人民日报理论部郑剑副主任,教育部《中国教育学刊》社长兼总编辑周长春社长,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党组书记、秘书长、大同市副市长操学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赵法胜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崔茂新教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事业发展中心赵喜明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研究所副所长毛峰教授,空军后勤部李克超政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夏德美,三辰出版社沈军社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研究员、21世纪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贾国申博士,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顾建华副秘书长,中国策划专家委员会王斌副秘书长等专家济济一堂,为国学教育出谋划策。

  研讨会由国学院蔡恒奇院长主持。研讨会围绕:民办大学国学教育应该如何定位,国学教育区别于中文、古典文学、古代哲学等科系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文化”教育区别于“知识”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怎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国学人才、国学大才等问题展开。

蔡恒奇院长主持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赵法胜教授发言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崔茂新教授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勇教授发言

人民日报理论部郑剑副主任发言

中国科学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研究员、21世纪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贾国申博士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研究所副所长毛峰教授发言

教育部智慧工程和中国收藏家协会维佳副会长发言

空军后勤部李克超政委发言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事业发展中心赵喜明主任发言

 

  各位专家表达了对国学院建设极富建设性的意见。蔡院长在总结中说,我们一定处理好知和行,处理好继承和发展,处理好中外,处理好古今这些关系。

  蔡恒奇院长表示,“文化”一词表达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文”是教育的内容,天道曰文,文以载道,所以学者必“志于道”;但光读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化”,化是方法。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将对学生实行“四化”——化口,化脑,化心,化身。化口就是要做好诵读的功夫,读书人基本的任务在读,要读到“使其言若出于己之口”;化脑就是要用头脑来思考圣贤的语言,“切问近思”,用圣贤的语言武装头脑;化心就是要从灵魂深处改变自己,“使其意若出于己之心”;化身就是要让自己的体态行为美好起来,真正成为一个行为世范的表率。我们将听取社会各界的智慧的建议,老老实实办学,扎扎实实育人,实实在在培养国学智慧应用型人才,真正实现“文化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