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成中英先生去世“首七”,北京人文国学院举行追悼会,全体师生肃立默哀,敬香献花,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成中英教授。

成中英先生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世界著名哲学家、著名管理哲学家,被公认为“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成先生生于民国乙亥年十月十三日(西元1935年11月8日)江苏南京,祖籍湖北阳新。早年师从一代哲学宗师方东美先生,195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58年获华盛顿大学哲学与逻辑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入哈佛大学,师从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大师W.O.蒯因。1983年起,执教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甲辰年五月二十七日午时(西元2024年7月2日上午11时28分),成中英先生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Kaiser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九岁。
挽 联
哲人其萎山河同悲
大雅云亡风木萧萧
奔走国中,崇儒圣,倡民主科学。
寓居海外,讲哲学,诵子曰诗云。
比较中西,文哲先行,沤沥心血为儒门楷模;
道通今古,仁易并重,戴披月星作当世先驱。
——北京人文国学院恭撰
蔡恒奇院长致追悼词
当代大儒成中英先生于甲辰年五月二十七日午时(西元2024年7月2日上午11时28分),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Kaiser 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九岁。哲人其萎,山河同悲;大雅云亡,风木萧萧 ……今天我们北京人文国学院全体师生,在这里沉痛悼念我们的精神导师,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杰出的文化学者,为往圣继绝学的卓越的当代大儒成中英先生。成先生出生于民国乙亥年十月十三日(西元1935年11月8日)江苏南京,祖籍湖北阳新。早年师从一代哲学宗师方东美先生,195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58年获华盛顿大学哲学与逻辑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入哈佛大学,师从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大师W.O.蒯因。1983年起,执教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
蔡恒奇院长与成中英教授亲密交流
先生旅居海外多年仍把对祖国的热爱解读为对文化根脉思想的深入研习,一生深耕易学,升华了其哲学的内涵,以之为形而上的大道。同时先生又以古之道做御今之有的探索,用一以贯之的儒家特有的治学方法在诸如西方管理学、逻辑学、诠释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开展了中国化的全面构建。先生虽已至耄耋之年,著作等身,声名天下,但仍奔波于一场场线上线下、东方西方的文化交流会议。2024年5月31日,他最后一次参加第十二届东西方哲学家大会后,因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疗恢复后,出现呼吸障碍,6月19日病危,转入ICU,经全力治疗无效,与世长辞。先生的这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作为海外儒学研究代表人物的成先生,长年致力于在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文化。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划时代的巨大贡献。
成中英在长城班启动研讨会上致辞
多年来,先生历任国内与欧美著名大学哲学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包括台湾大学、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柏林大学、牛津大学等,讲学足迹遍及中西,传道之声响于欧亚。先生致力于中西哲学的比较与融合,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他是享誉中外的《中国哲学季刊》(1973)的创立者和主编,同时也是“国际中国哲学学会”(1974)、“国际易经学会”(1985)、国际儒学联合会(1993)等国际性学术组织的创立者与首倡者。他的学术贡献广泛,涵盖儒家哲学、管理哲学、本体诠释学等多个领域,著有《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儒家哲学论》《易学本体论》《本体与诠释:中西比较》等多部重要作品。他是世界著名哲学家、著名管理哲学家,C管理理论创立人,被公认为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他三位为余英时、刘述先、杜维明)。作为海内外儒家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先生毕生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促进中西哲学的深入交流。2016年,在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侨务办、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等共同主办的CCTV中华之光年度人物评选中,成中英先生荣获年度人物奖。2018年,在由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一点资讯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成中英先生荣获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海外影响力奖。
成教授莅临国学院讲学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这是蔡院长在2017年对亲莅国学院讲学与指导的成老表达的诚挚敬意。那一年,全体师生自发列队迎接,在交流开始之前,此起彼伏的掌声热烈不绝,老人家当年也是83岁高龄,面对大家的热忱,迟迟不肯落座以示心意。后来,他全力支持北京人文国学院,并亲自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多次莅临国学院讲学,无私奉献。2019年,他鼎力支持蔡恒奇先生推出“国学长城计划”,为“复兴中华道业,培养种子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站在世界一体与时代风云的高度,强调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及种子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多年来,对“长城班”的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和重要指导,希望学子们能成为新时代“国学的传承种子、创新种子、传播种子”,为国学种子人才培养,为北京人文国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2020年疫情期间,成老又欣然应允蔡恒奇院长之邀,于“人文国学讲坛”作开坛之讲,在弘扬国学智慧与精神的公益事业上表达了一位老者对其所衷爱的文化的坚定支持。于是这一讲便是七讲,三个多月的时间,从信仰到德性,再到责任与权利的实践,构建了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精神桥梁。仅从文字的描述之中,我们便可体会老人家的拳拳之心和对文化传承后来人的殷切期盼。
成教授为同学们解疑答惑
这是一份对中国文化真正的热爱与奉献,充盈着先生灵活而深邃的哲思,清澈而洞见的智慧,谦虚豁达的心态,以及对华夏文化复兴的笃定。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斯人已矣,斯文长存。在阴阳相隔的无常中,我们不愿扼腕兴叹,而是把从先生那里汲取的浩然之气,让它如火、如光,照亮前行的路,让那历久弥新的华夏文化重新温润而灿然。愿先生能于云鹤之境安然入梦。
北京人文研修学院国学院全体师生 敬挽
国学院教师敬香献花
国学院学子敬香献花

全体师生行三鞠躬礼
(时间:2024-07-09 来源:)
上一篇:“敬天祈福 国泰民安”2024第六届海峡两岸敬天祈福盛典
下一篇:第十届人文国学教育公益论坛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