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学院动态

第十届人文国学教育公益论坛圆满成功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换、创造性发展,促进民间书院(私塾)有序化良性发展,“第十届人文国学教育公益论坛”于5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人文国学院举行。

    本次论坛以“当代书院(私塾)之使命与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书院山长、社会贤达、传统文化机构负责人等百余人参加了大会,就书院(私塾)民间国学教育在新形势下如何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培养国学人才,如何让国学真正成为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图片 2.png 

    国际儒联副秘书长、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石永奇先生作开幕词发言。他指出,教育乃国之根本,本次北京人文国学院主办的第十届国学教育论坛,集中研讨当代书院(私塾)的使命与发展问题,是在做一项奠基工作,对于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主席文化思想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当今社会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书院(私塾)教育应如何乘势而上,有所作为,正是本次论坛的主要讨论目标。现在的大学基本变成了知识生产和消费的工厂。在如此背景和语境下,我们今天来探讨如何理解和认识当代书院之使命和发展,具有特殊的责任感。我们必须探讨现有教育系统与书院体系兼容并蓄,乃至互相结合的可能性在哪里。当代书院建设要举旗定向,守正创新,须明确文化定位,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打造全方位的传播矩阵,提升文化传播的质量和趣味,扩大社会影响力,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使命与担当。

图片 1.png
石永奇副秘书长作本次论坛开幕发言

    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秘书长、北京人文国学院院长蔡恒奇先生在开幕式致辞里指出,由于前些年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书院教育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所以在如此形势下,如何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有永恒的担当?不依靠,不等待。因为时不我待,我们须自我挺立起来。如何拥有立心立命的学统?院长以一句“以西学立国,可得中国乎?以西学立人,可得中国人乎?”引发了现场众人的深切思考。他提出我们应由道心出发,齐心协力,披荆斩棘,克服一切困难,共探教育之道,成教育大业。

图片 3.png
蔡恒奇院长致本次论坛开幕辞

    蔡恒奇院长随后作《当代学统建设初探》主题汇报。蔡院长指出:在今天这个时代,当务之急,是要建设我们中国的学统。这个学统不是西方的学统而是中国几千年一脉相承又结合当代的学统,必须是人性固有、符合天道的。蔡恒奇院长强调中国几千年文化是有道统、有学统、有政统的,是以德立学。他从《尚书》《论语》《孟子》《易经》等多部经典中加以引证。蔡恒奇院长从孔子删述五经到汉唐经学,再到宋明理学,最后谈到清朝朴学的经学变迁,指出我们在选择教材方面要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要处理好永恒性和时代性,文化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他特别强调:“有中国之学,方有中国之人。”

图片 4.png
蔡恒奇院长作《当代学统建设初探》主题汇报

    知名国学学者、传薪书院院长、北京人文国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教授李里先生,以《当代书院的使命》为主题,作了精彩演讲。李里先生首先提出要为书院正名,继而指出传统私塾教育的作用是发蒙,书院教育之目的是应科举与传学术。李里先生讲道:“所有的中国学问,它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经史子集都有,但是是谁构建的呢?是儒家。儒学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学问。”因此,当代书院应以弘扬儒学作为使命。特别重要的是,李里教授展示了他近几年来探索和推动儒家祠堂建设的丰富成果,引起了与会嘉宾的高度重视。

图片 5.png
李里先生作《当代书院的使命》主题演讲

    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朝晖先生作《中国学统建设——中国教育当务之急》主旨报告。方教授强调,中国学统最大的核心在于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故而中国的学问是安身立命,经世济民的学问,是有生命力的实用学问。当今社会人们之所以认为读书没有意义,是因为没有体会到学知识时被赋予的神圣感和精神追求。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书院、私塾任重而道远。

图片 6.png
方朝晖教授作《中国学统建设——中国教育当务之急》主旨报告

    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先生结合四海书院的教学成果为大家分享宝贵经验,提出“开门办书院”的理念。四海孔子书院一方面在院内提供场景、文化类项目,另一方面走进政府、街道、社区,将书院社会化,从而引领当地的文化发展。冯哲先生强调,一个地区的书院,它常常是一个地区文化中心与教育中心,承担着学术创新与移风易俗的任务。今天中国已经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央,那意味着世界要有一个新的秩序。在当下这个时代,马克思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文化的国情。我们对待传统应用理性的态度,让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和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支撑性力量。

图片 7.png
冯哲先生作《四海书院的教学成果回顾及总结》主题演讲

    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主任柳河东会长作《儒林振兴与书院发展——“国学共产主义战士”的使命担当与现实发力处》主旨报告。柳河东会长指出当今时代最大的危机就是文化危机,最大的爱国就是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的使命担当就是复兴儒学。

图片 8.png
柳河东会长作《儒林振兴与书院发展——“国学共产主义战士”的使命担当与现实发力处》主旨报告

    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秘书长、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王福琪先生以《教育之道,先立其大》为主题,与诸教育同仁,共探教育之道,同筑教育之业。他强调:“教育是引导,不是服务。一个生命的迸发,昂扬向上,青春活泼,都如‘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一般,并提出需要培养孩子的“四怀”:心怀万世的胸怀、悲天悯人的情怀、光风霁月的襟怀、开物成务的旷怀。

图片 8.png
王福琪先生作《教育之道,先立其大》主题演讲

    全球私塾联谊会会长袁彦先生以《由北美教育侧观国学教育之本质》为主题,指出北美教育主要培养孩子的沟通与团队领导力,以达成他们要为社会培养精英作为青年领袖这一主要教学目标。而国学教育有三个核心:1.耕读:与天地相处,体悟天道与自然万物共同相处;2.伦理:由人情往来体悟天道,与亲疏九族沟通相处;3.经典:学圣贤经典体悟天道,与古今内心沟通相处。

图片 10.png
袁彦先生作《由北美教育侧观国学教育之本质》主题演讲

    春耕园学校创办人、校长邵雅忠女士,以《由魂到人——当代儒学教育的一个迫切转向》为题进行分享。邵雅忠老师指出,教育应当回归到人本身,而不是培养商业社会的工具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传承不息的灵魂。如何让中国人的魂回归中国人的心,是邵老师一直以来在实践中探索的目标与方向。

图片 12.png
邵雅忠女士作《由魂到人——当代儒学教育的一个迫切转向》主题演讲

    太原北辰国学学校创办者、校长李国鹏教授以《中国特色素质教育初探》为题,提出中国人的信仰不是俗的,也不是神的,而是一种良知教。教育应遵循复性和去习两个重点,遵循本性,去掉杂质,让生命重现人性的光辉。最后他说:“虽筚路蓝缕,举步维艰,然应坚守良知本分,耐得住寂寞,忍得下菲薄,定得住心神,立得住脚跟。”

图片 11.png
李国鹏先生作《中国特色素质教育初探》主题演讲

    东莱书院院长、遂昌经典学校校长赵升君先生以《传统书院教学法之现代实践》为主题,提出做教育应该是启发式的教育而不是灌输式的教育。赵升君校长主张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要尊重个体的差异,不能统一标准,学得快的往前走,不会的继续下功夫。

图片 13.png
赵升君先生作《传统书院教学法之现代实践》主题演讲

    山东曲阜崇儒书院院长吴广毅先生以《当代民间国学教育的挑战与生机》为题,指出私塾教育的发展体现在私塾机构能否有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助力:政府下发相关文件,此天时;寻找一片有当地政府支持的道场,此地利;能因材施教,有理有据,正己化人,此人和。广毅老师强调:“即使有此三方面助力,但是君子对于天下之事,皆是以道义为标准。”

图片 15.png
吴广毅先生作《当代民间国学教育的挑战与生机》主题演讲

    广州奥盛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广州衡阳商会会长彭煦先生,进行了《国学视野下的企业精神与人才需求》主题演讲。彭煦先生以企业家的身份,用独特的经济眼光,带领大家领略了不同思维方式下的精彩风光。

图片 14.png
彭煦先生作《国学视野下的企业精神与人才需求》主题演讲

    知名历史学者、国学院教师安鲁东先生作《国学院书院化教育探索》主题汇报。他从古代书院的定位入手,剖析详解了国学院的教育模式。安鲁东教授指出书院是以传统“经学”为根本的讲学与自修的场所,既依附于科举教育,又独立于科举之外。国学院以“为往圣继绝学”为己任,故以传统书院教育为圭臬,志在打造新的儒学道场。国学院致力于培养每一位学生于经典方面能够做到五会,即“会背、会默、会解、会用、会讲”,并始终贯彻用“生命培养生命,以灵魂引领灵魂”的教育理念。安教授最后总结到书院教育目的“尊德性而道问学”,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图片 16.png
安鲁东先生作《国学院书院化教育探索》主题汇报

    北京人文国学院学子为大会带来了以“不学礼,无以立”为主题的公开课和丰富多彩而又纯粹的国学节目,长城班同学即将毕业,他们以“大道之行,吾等之命也”为题各自分享了五年的学习生活和强力不反的文德理想,会场上响起一阵阵掌声……国学院学子精彩的展示赢得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赞誉。

图片 17.png图片 19.png
 
    本次论坛由中华经典诵读及其课程化研究全国总课题组、北京人文研修学院国学院主办,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河南省儒学会经典教育委员会、全球私塾联谊会、曲阜春耕园学校、太原北辰学堂、曲阜崇儒书院、东莱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
 
图片 18.png图片 2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