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学院动态

12国学院特聘教授李里先生为我院学子讲“经学一贯”

 国学院特聘教授李里先生为我院学子讲“经学一贯”
2016年12月6日,国学院特聘教授李里先生再次莅临国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讲学,为我院学子讲解“经学一贯”。
 
李里先生
 
首先李里先生从何为经学开始讲起。先生讲到为什么蔡院长那么强调我们要学“四书”,要读儒家的经典,国学院学生的学习以经学为核心?中国古代传统的读书人读书主要是读经学,然后参考着读史学,行有余力则读些诸子,至于诗词文章的集学,那是修养的功夫、必备的技能,都是必须的,但经学是主体,古代书院也是以讲授经学为教学的核心,是传统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什么是经学?经学即诠释儒经之学,以儒家经典为核心。接着李里先生从“经典”二字的来源、象形文字形象的诠释了“经典”的含义:神圣而具有权威的书。最早的儒家“六经”是历代圣王读天书,参悟宇宙天地的记载,是历代圣王集体智慧的结晶,由孔夫子编订而成,讲的是天地宇宙之道,而“儒家十三经”是历朝历代皇帝表彰的“经”、“典”、“传”、“记”,诠释这些儒家经典的学问就叫经学。
 
 
国学院常务副院长潘澈教授在现场听讲
 
《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历代圣王治国平天下六个方面——文学、历史、人伦、艺术、哲学和政治——的总结,是治理国家和社会必不可少的智慧经验,对黎民百姓具有人文化成的组作用。学习《诗》可以让人在语言上被文所化,学习《书》可以让人对历史有深刻的认识,学习《礼》可使人的行为富有美感,学习《乐》可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学习《易》可使人的思想深邃,学习《春秋》可使人有很深政治的修养。故孔夫子编订“六经”,就是把历代圣王智慧的结晶变为教化人,治理人性、改造人性的最重要的教材。
 
先生声情并茂的讲解
 
认真听课的学子
从孔夫子修“六经”到汉代经过了将近四百年的时间。西汉汉武帝第一个下令将“六经”定位天下读书人的必读书,但其间经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乐》散失,故汉武帝表彰的是"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至此,儒家典籍正式被朝廷定位经典。东汉又增加《论语》、《孝经》,并称为"七经"。到了唐代,设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连同《诗经》、《书经》、《易经》,有"九经"之称。唐文宗时,在“九经”之外加上汉代已列入"经"的《论语》和《孝经》,增补《尔雅》构成"十二经"。南宋时,增加《孟子》,最终形成了儒家"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在历史上,“儒家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李里先生做演示
李里先生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十三经”的主要内容价值,并依据《四库全书·经部》对“十三经”的分类介绍了历代儒家的注疏,以及经学的兴衰瓦解;经学构建了中国一切学问的最高标准,是国学的灵魂所在,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忠孝节义的价值观和含蓄风流的审美观,这就是经学的意义和价值,是经学对当今社会的精神指导作用,也是国学院学子努力的方向。
 
学生提问,先生答疑
课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