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学院动态

国学院学子作文选之《诗经》中的家—谢欣梦

 

国学院学子作文选之《诗经》中的家—谢欣梦

 

 

《诗经》中的家

在《诗经》国风中,我们能看见三千多年前那久远年代里的家庭,是怎样的相处的?大雅小雅里记载着君臣乃至国家的兴衰,颂便是人们对先祖和天地神灵的敬仰与感恩。这些诗篇以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丰富的生活情景、描述着那些总能引起我们共鸣的思绪……作为思无邪的榜样,呈现着国泰民安的秘方。家道源于生活,正是在夫妻间演生出的关系中宁静而庄重的上演。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夫妻之道

1.1求之有道——正己与修身

《诗经》里的第一首《关雎》,是三千年前暖男周文王的恋爱成长史,下面一起来感受一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朱夫子说,雎鸠鸟“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是说雎鸠这种鸟,会守候在固定的配偶旁,秩序不混乱,常常并排游走,而不会让人感到有狎昵之私。文王在河畔边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心仪的女子,感慨着男女之间如果都能像雎鸠鸟这样挚而有别,一定很和美……希望自己也能与心中这位悠闲而贞静的姑娘相伴一生。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令文王心仪的这位女子是出生在贵族家的太姒,这时她俯身在茂盛的荇菜中,谨慎而有序的采摘着,举手投足都散发着优雅与宁静。文王知道,这样好的女子是可以教养出优秀继承人的贤妻。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文王希望自己可以配得上这位贤女的德行,而有机会请她辅助自己一起成就治理宗庙的大业。“要怎样进德修业才可以配得上她?”成为了文王“寤寐思服”的忧思。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想要追求贤淑的女子或亲近贤达的人,更需要先修养自己的心境、气识与度量……先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具备自己所向往的那些品格,内心所向往的人事物便自然会受到感召,逐渐靠近我们。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相识后,先作为朋友相互了解的“琴瑟友之”,的愿意经由时间考验的诚意。不必急功近利,因为该留在身边的终究会相遇相守。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钟鼓之乐是在大雅之堂上演奏的雅乐,象征着文王与太姒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接受着亲族的祝福,将携手把家族经营得更好。如今理想的婚姻仍是如此。它承载着彼此一生不渝的理想,是生活中的细水长流,回馈着先辈、滋养着后代。

“遇见对的人”相伴此生,是从古至今每个人心底的期待。文王给我们做了好榜样:通过自身价值的提升,首先能分辨出“对的人”、让自己也是这样“对的人”,才能把她留在身边。这是兴旺家邦的长久之计。

文王之化自近而远,文王娶得贤妃非常欢喜。而《汉广》中则是记载贤德君子在面对端庄静一却“不可求思”的出游女子时,怎样自处呢?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虽有不舍的叹息,也只好把忧思放在心底,化为敬重与祝福。这是几经挣扎后很难得的释然。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遇见求之不得的人事物时,需要去承受与体谅的。

紧接着《葛覃》《芣苢》《卷耳》中,我们看见了女子孝敬、忠贞又勤俭的妇德。《葛覃》是后妃自作之诗,把这些描写得尤为详尽。“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 看看哪些割下的藤需要蒸煮,织起那有粗有细的布,虽然后妃身份高贵依然能这样勤劳;“服之无斁”穿着手工的衣服即便有些旧了也不厌弃,因为后妃亲自劳动,虽然家境殷实依然愿意爱惜物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告诉师傅自己想回娘家,时刻敬重师傅,因为感恩师傅平日的教导;“薄污我私,薄澣我衣” 洗干净我里里外外的衣裳,后妃快回家了还会顾及这样谨慎庄静的仪表,因为她有着表里如一的心……勤俭、恭敬与感恩是作为母仪天下的后妃们最基本的修养。

大体看看后面的篇章:《樛木》《螽斯》《桃夭》《麟之趾》,都是描述宫中上下互相敬爱一片和乐的情景,臣子们自然愿意祝福君主和君夫人多子多福;“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鹊巢》中,诸侯欢喜的迎接着专静纯一的女子。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何彼襛矣》里即将下嫁到诸侯家的王姬,车服盛而不挟贵。富而不骄、和敬如此,都源于君主与后妃都的修身,而能把朝廷宗族治理好,这样由此及彼、上行下效,百姓也受到感染。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是逾时未嫁的女子坦诚的告白。我们一生中也都会经历无论是求婚还是求学或求职,只有“求之有道”才能永葆康宁。

 

1.2宜其室家——体谅与祝福

《诗经》产生在硝烟四起的年代,盼望久久行役的夫君回家,是妇人们共同的守候。总是“陟彼南山”登高以望,也会“忧心忡忡”“首如飞篷”。不知天天思念的夫君“曷月予还归”多久回来呢?心底也祝福着日夜在外的他——“苟无饥渴”…… 

在一步步长大的路上会发现:缘分的分分合合,使离别成为一种常态。牵挂家人是人之常情,念念不忘,因为恩情最深。若把担心换做祝福,把突如其来的不如意注入理解,才能让彼此感觉到爱,也都能更加轻松自在。

伴随“长相思”而来的是忠贞这样的话题。“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行露》中的女子以礼自守拒绝无礼之男;“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柏舟》中的共姜守贞不再嫁。虽然整篇郑风、陈风、齐风和鄘风都有大段在讲述百姓不齿称道的淫乱之事。而这些事迹在当今看来却是常态,似乎不足挂齿……是我们需要反省了,莫让周遭的以妄为常,成为丧家亡国的种子。我们能做的,只有守好自己的心。

夫妻相守以道,能接受相互的劝勉,更能幸福的白头偕老。“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汝坟》中记录着妇人终于见到久役在外的夫君时,能暂且放下情爱狎昵之私,告诫、亦是宽慰夫君:尊君亲上是我们的本分。能如此劝谏因为彼此有信任,信任来自于点点滴滴以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关心。最明显的还有齐风《鸡鸣》中劝勉君上夙兴勤政的贤妃,“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天快亮啦!快起来咯!”、“天还没亮那时,我就因为关心你今天要早点上朝而睡不着啦!”……

默默想一想家里那些琐碎的日常。爱,是爸爸坐在床上说,他在妈妈暖被窝。爱,是妈妈让爸爸先走,爸爸却站着不动,掏出纸巾擦着待会儿妈妈要骑,座椅上却满是露水的共享单车……爱,就是家的味道。因为有爱,所以感觉到很温暖。因为心中有爱,才有能力做个手心向下的人,给予更多人关注与力量。

 

二、父子之道

1.1生我劬劳——恩重

在《诗经》中最能体现父母与子女之情的仅《蓼莪》一篇。这首诗是在为“生我劬劳”的父母所感伤。其中最著名的一段是:“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是说父母生养了我,疼爱我、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时刻关怀我。父母之恩如此。欲报之以德,而恩情实在厚重,又如天一般广大而无穷。不知怎样去报答啊!

是啊,妈妈听我说想骑车,即便在小雨天,戴上头套也和我一起骑了一段;在外公家洗抽油烟机时,妈妈不忍心我直接触碰化学洗洁精,便拿来手套,还说我是妈妈的财富,要保护好自己,未来还有很多活要干呢!这二十年来,爸爸默默的撑起这个家,让我看到:爱,是每天清晨爸爸熟练的收着好几处的垃圾,很自然的提着它们向我们挥挥手道别;是爸爸晾衣服、收衣服的身影……

目前我能想到的,就是在洗碗、晾衣服这样的家务里多承担一些,偶尔听见爸爸或妈妈在洗碗了,心里会不好意思,很开心也很感谢爸爸妈妈帮我了,希望下次自己能冲到前面。

 

三、兄弟之道

1.1宜其兄弟——兄弟之亲

唐风的第六首《杕杜》,是没有兄弟的人因孤单而希望有所依靠的难过与思绪。开篇这样诉说;“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作者以路旁孤零零的赤棠树起兴,想想自己独自流浪好凄清,似乎还没有赤棠树幸运,它虽然孤单还有繁茂的树叶作伴。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然而怎会没有他人可以和自己同行呢?路上会有风尘仆仆的行人,但大多都难免“以心为形役”,被各种精神枷锁与自顾不暇的物质所困扰,很难再有余力对一个陌路人相濡以沫。此时作者感叹到:兄弟亲情是“他人”难以取代的啊!

《常棣》中提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不如兄弟间那样相爱相亲啊!因为“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生死存亡重大时刻来临之际,兄弟之间总是互相深深牵挂。无论是谁流落异乡抛尸原野,另一位即便历尽苦辛也希望找到他。“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鹡鸰鸟在原野上飞走悲鸣,只有血亲兄弟间才能在陷入危难时这样互相帮助。那些平日最亲近的朋友们,遇到这种情况大多也只能长叹几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虽然有时兄弟在家里可能会争斗,但每遇外侮总能鼎力相助。 

上古的部族家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所谓“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因而,相比良朋、妻孥,他们更重兄弟亲情。诗人通过三种情境对“莫如兄弟”之旨作了具体深入的阐发:遭死丧则兄弟相收;遇急难则兄弟相救;御外侮则兄弟相助。又转折类比“他人”而体现了无私的兄弟之情。

最后一段描写了举家宴饮时兄弟齐集,妻子好合、琴瑟和谐的情景。将“妻子”与“兄弟”做对照,“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也是在告诫我们,应当明白:只有“兄弟既翕”,方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兄弟和,则室家安、妻孥乐。兄弟和睦是家族和睦与幸福的基础。

 

1.2和乐且湛——朋友之义

《常棣》中反复说朋友不如兄弟,是为了表示亲疏之分,让我们能反循其本。本心旣得,而能由亲及疏、秩然有序。兄弟之亲笃厚,而朋友之义也必定诚挚。对于兄弟之情的强调,若在改革开放后的计划生育阶段,便是另一说了。

的确,没有亲兄弟姐妹,生活中少了可以伴随着自己一起长大、能一起诉说心事的同辈人,实在很遗憾。能有亲兄弟姐妹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然而由于时代与政策的缘故,如今也只好把这样的心愿默默放在心底了。

从小父母带着我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能接触到很多小朋友,体验人际互动、练习语言表达……对于我这样的独生女,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有热闹又精彩的每一天便也不觉孤单了。上私塾后,很长的时间都住在学校,即便转了好几处,老师也都教导我们,要把同学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好好爱护哟!

在云山草堂时,每天和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弟弟妹妹们读经典、唱歌、洗漱、就寝……在南山书苑的那段日子更是印象深刻,每位同学都有会专属带领一位师弟或师妹。

13岁那时,带领的卓含师妹比我小九岁,每天带着她读书、学写字。卓含师妹刚来时每天把二十多字的功课读70遍是件蛮费劲的事,一年后她每天自愿完成一百余字的功课100遍,背得也很好。从一字一句的教她开新课,到她总能自己提前预习;从请求我们帮她写感恩条,到她能自己写好一半是拼音的感恩日记……看着师妹的成长很欣喜也很欣慰,是师妹教会了我时时关照内心、学习耐心与等待。

唱着歌叫床,把她逗清醒是每天的“常规操作”。每当师妹满脸笑容,我便轻松自在很多。很享受的是给师妹剪指甲的时候。在床上翘着小脚的她,乖乖的看着我手上的指甲刀。小小的脚趾不像外公外婆的那么硬,给了我把这“手艺”练得“软硬通吃”的机会。那份单纯的信赖,总让我幸福满满。平时无论干活起居卓含师妹都会跟着我,我们一起刷地、和面、洗红薯、晒床单……一天天过去了,师妹盛面粉可熟练了;拖起地来一条又一条很整齐;下厨帮忙打下手时,踩着抱来抱去、哪需要放哪的泡沫墩子,实在是协调又灵活的好帮手。师妹很愿意帮我拉筋压腿,有时还给我捶捶背、讲讲她自己编造的故事。

在师妹快六岁时我转学了,临走前师妹不停的问我:“欣梦师姐多久回来……”那时不知怎么回答,也只好忍住眼泪微微笑一笑。在书苑时每年有两次放假回家,卓含师妹总会热情的抱着我说:“欣梦师姐你回去了我好想你呀!”有惦记、有情绪的牵动是因为生活里那些点滴的体谅与支持。我明白了:爱,是互相的。

想起有一段日子,我感觉自己会理性的对卓含师妹好,但感情方面又觉得师妹有时候耍赖皮挺麻烦的,不太喜欢。老师让我去感知这样的情绪,其实是源于没法让师妹听话时,自己内心的挫败感。所以首先要明白这是自己的问题。需要对师妹有更多的爱,加上学习更适当的表达方式。再去要求和提醒才会让师妹感受到我是真心为她好,而乐意接受。老师教导我们,“爱”是无论感到这个人讨不讨厌,我们都用慈悲之心去看待,喜欢和讨厌只是情绪而已。

在书苑还有其他比我小五岁或十岁左右的师弟师妹们。在他们身上,让我感受到爸爸妈妈一步步教我长大的不容易。能和不同年龄的同辈人朝夕相处,实在是很精彩一段时光。上课时,大家各自大声朗读各自的功课;下厨时,大家轮流打杂跑腿……俣欧师弟帮我一起做酸奶、换餐厅垃圾袋、擦餐桌以及打扫洗手间;麟翔师弟帮我打鸡蛋、擦黄瓜丝;鹏盛师弟帮我削过很多土豆……都是八、九岁的大孩,能和我们一起分担一些活,很自然也很欢乐。在这两年写下的八本日记里,留下了我们成长路上的坎坷和欢声笑语,读着一字一句回顾时,很多细节都充满感动与乐趣。是兄弟姐妹让我明白了“信而后谏”的力量,信任是在真诚付出中感受到彼此的爱而产生的。

后来每次回到家中的日子,除了和父母家人们相处,偶尔也会叹息,因为家里没有兄弟姐妹可以打球、谈心,没有伴便很少有机会外出去透气、散心……无论到哪个学校,学习的日子之余大家都会各自回到家中,家里没有同伴是我心里隐隐的苦恼。

不过,常常会想到《论语》中子夏与司马牛的谈话。司马牛劝阻自己那两位在宋国作乱的兄弟未能如愿,因为兄弟不领情、未能齐心而叹息:“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啊!”子夏告诉司马牛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是在讲:死生由命决定,富贵在于天的安排。君子认真谨慎地做事便很少有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的有缘人便能相识相知如亲兄弟般和睦,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放开胸怀,冥冥中自有安排,即使没有兄弟,朋友同学们若能相处融洽,也无异于亲兄弟姐妹呢!

这学期的我,对友情有了让自己眼前一亮的定义:朋友,是你需要的时候我刚好有,我愿意给,你愿意接受;是我有的虽然不多,也想分给你一半;是类似油盐菜米的好物推荐;是心底的祝福和默默的关心……是看到你的拉链坏了,赶紧拆下我衣服上的给你,希望你别继续在屋外兜风;是见你没戴口罩,我赶紧返回教室去拿一个,以免你出去受冻;是一起去吃面时,你知道我不吃葱和香菜,见厨师放错了就请他把那份换给你……

忽然明白,为什么小时候走亲戚都是提着油或米,因为日子过久了就知道平平淡淡是真,很实际也最深情。在朋友那里不需要领任何优惠券,也会突然冒出各种“福利”;所有的心甘情愿是因为感到很值得;彼此成全的欣喜,就是最平等的回馈与心意啦!   

 

四、家齐国治

1.1馌彼南亩——明伦守分

夫妻间都能恪守本分,是家和的根本。无论在身旁还是在异地,都默默陪伴着守护着,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此外,家的温情,最能在豳风《七月》中见得。此诗是周公描述农事、祭祀与宴飨中充满秩序的和乐生机,用以教诫成王如此安天下。

这里呈现着一幅幅忙碌又温馨的画面:“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着嫩桑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照顾好家里干活的夫君,这是女子服于内,持家勤俭而丰足。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这是男子服于外,勤奋养家。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农作期间,有老人与妇女儿童一起到向阳的田间送餐食;“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待嫁之女因即将离别父母而伤悲;“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到了岁末,屋里的老人已做好驱鼠避寒的准备,唤家人们该回家过年喽!

这便是“养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因为上位者有“君君臣臣”的风范,所以家中有“父父子子”的和乐。可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仁君带来了太平之世。

 

五、结语

家和,需要一代代教养的承续,更需要每位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以上主要从夫妻、父子、兄弟以及家齐国治的方面,结合生活中的情形,边梳理边感知着未来怎样向《诗经》中纯正而中和的情感看齐。最后,希望自己未来能更多的体会《诗经》里的家庭相处之道,先在日常中笃行,才有能力去关心乃至真正有助于家齐与国治。

                                                   

                                    学生谢欣梦敬呈

22.2.20 

注:

1. 正文中,蓝色字体为《诗经》的篇目

2. 正文中,加粗字体为《诗经》中的原文引用

3. 于2022年3月6日初次修改

 

评语:文章纲举目张,条理通贯。气定神闲,从容叙述。恍惚间已然见《诗》之世界,家之温暖。文中《诗》之世界与己之世界,仿佛并无隔阂,浑然一体,非存诚不能如此,非至情不能言斯。恭笃诚敬如此,可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