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学院动态

国学院学子作文选之《诗经》概述—韩震

国学院学子作文选之《诗经》概述—韩震

 

诗经》概述

                                 

前言

 

孔子曾概括《诗经》特点为“思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

《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京畿的乐歌,分大雅、小雅。“颂”,是形容、赞颂的意思,是当时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皆为引用)

 

一、国风

 

国风解读,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国风二字,而历来的各家对于国风二字,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且都有一定道理所在。我们则是依照朱子为底本,同时参看各家注解。首先国者, 朱夫子所认为是,当时诸侯所封的区域为国。而风,则是各个区域里所产生的民俗歌谣之诗。而且建立在是被上位者政教所化而发出来的言,而这个“所发”又以感人。所以诸侯去采集这些诗,或者有专门采诗的乐官来进行收集。然后贡于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于是在加以考证判断,各国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民俗民风,分辨其美恶。然后以此知其政教之得失。

 

而国风里面又被分为正风和变风两大板块,旧说,二南两国之诗为正风。后十三国为变风。朱夫子说。正风之所以为正者,举例那些正确的思想和观念,以劝勉人们向正。变风之所以为变者。举例那些不正确的人事物,以此来警诫。而为什么周南和召南。视为正风呢?因为二南是接收过文王之化而成德的地方,所有的人都皆得其性情之正。故所发出来的言,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所以此二篇独为国风之正。那后十三国不正又在哪里呢?自邶风而下,每个国家的治乱程度有所不同。每个人贤否也有所差异。内心有所感,而发于言。邪正、是非都有所不齐。所以说先王之风,与此变矣。

 

1·1周南

 

《关雎》“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此诗赞美文王与太姒得起性情之正,声气之和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也。

《葛覃》 此为后妃自作之诗。

《卷耳》 此为后妃思其君子行役在外之辞。

《樛木》 此为赞美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妬之辞。

《螽斯》 此为赞美后妃无嫉妬而子孙众多之辞。(以螽斯比子孙)

《桃夭》 赞美女子之贤,知其出嫁后必能宜其室家。

《兔罝》 赞美武士之辞。

《芣苢》 女子采芣苢于田野,随采随歌之诗。

《汉广》 欲求女而不得之诗,赞美男女皆守其礼仪,不做违礼之事。

《汝坟》 言商末政治昏暗,百姓皆望其文王之德。(妇思其夫行役在外,思而作诗)

《麟趾》 称颂之辞,以麟为喻,颂文王后妃仁厚之至而其子孙如麟。

 

周南十一篇。按此篇首五诗皆言后妃之德。关雎举其全体而言也。葛覃、卷耳,言其志行之在己,樛木、螽斯,美其德惠之及人,皆指其一事而言也。其词虽主于后妃,然其实则皆所以着明文玊身脩家齐之效也。至于桃夭、兔罝、芣苢,则家齐而国治之效。汉广、汝坟,则以南国之诗附焉,而见天下已有可平之渐矣。若麟之趾,则又王者之瑞,有非人力所致而自至者,故复以是终焉。

 

1·2召南

 

《鹊巢》 此为女子出嫁之辞。(南国诸侯被文王之化,能正心修身以齐其家,女子亦被后妃之化,而有专静纯一之德。)

《采蘩》 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事以美之。

《草虫》 女子思其丈夫行役在外,未见则忧,既归则悦。

《采苹》 此为女子采蘋之辞,与《采蘩》同。

《甘棠》 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舍甘棠之下。后人思其德而爱其树,故不忍伤也。

《行露》 此为女子以礼自守,不畏强暴之诗。

《羔羊》 赞美官员在职期间节俭正直,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

《殷其雷》君子行役在外,妇人思之旋归。

《摽有梅》女子知以贞洁自守,惧其嫁不及时,而有强暴之辱,故急切之。

《小星》 仕宦者夙夜在公,感其劳苦之诗。

《江有汜》 女子为人所弃之诗。

《野有死麕》女子有贞洁自守,不为强暴所污。

《何彼秾矣》赞美王姬下嫁之时,不敢挟贵以骄其夫家。

《驺虞》 此为猎诗。

召南十四篇。鹊巢采蘋,言夫人、大夫妻、以见当时国君、大夫被文王之化,而能脩身以正其家也。甘棠以下,又见由方伯能布文王之化,而国君能脩之家以及其国也。其词虽无及于文王者,然文王明德、新民之功,至是而其所施者溥矣。抑所谓“其民皞皞而不知爲之者”与。唯何彼穠矣之诗爲不可晓。当阙所疑耳。

 

1·3邶风

“邶、鄘、卫”三国名。及商之季,而纣都焉。武王克商,分自纣城朝歌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以封诸侯。邶、鄘不详其始封。卫则武王弟康叔之国也。卫本都河北朝歌之东,淇水之北,百泉之南。其后不知何时并得邶、鄘之地。至懿公为狄所灭。(以此下十三国皆爲变风焉。)

 

《柏舟》 此诗为女子不见爱于其夫,困于群妾,忧愁之际而作。

《绿衣》 卫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

《燕燕》 卫庄姜送戴妫归家之词。

《日月》 卫庄姜见弃于庄公,故呼日月而诉之。

《终风》 卫庄公暴慢无常,而庄姜正静自守,所以忤其意而不见答也。

《击鼓》 卫军行役于外念及室家,思其旧盟。

《凯风》 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而孝子自责也。

《雄雉》 妇思其夫行役在外,悲其不能来,德音慰之。

《匏有苦叶》刺淫乱之诗。

《谷风》 妇人为夫所弃,为此悲痛之诗。

《式微》 黎候失国寓于卫,其臣劝阻归国。

《旄丘》 黎之君臣,流离琐尾,无所依托。

《简兮》 贤者不得志而仕于伶官,自嘲之诗。

《泉水》 卫女出嫁诸侯,思归宁而不得。

《北门》 卫之贤者处乱世,事暗君,不得志,穷而且劳。

《北风》 言国家危乱将至,欲与相好之人去而避之。

《静女》 此淫奔期会之诗。

《新台》、《二子乘舟》 均为讽刺卫国君主与宣姜之乱。

 

1·4鄘风

 

《柏舟》 言女子虽忠贞于夫,然敬畏父母之命而不得长相守。

《墙有茨》 言卫宫淫乱。

《君子偕老》言夫人当与君子偕老,故其服饰之盛如此,而雍容自得。今宣姜之不善乃如此。虽有是服,亦将如之何哉。言不称也。

《桑中》 卫俗淫乱,世族在位,相窃妻妾。

《鹑之奔奔》卫人刺其上位者淫乱之词。

《定之方中》卫为狄所灭,文公徙居楚丘,建造宫室,国人悦之。作诗以美之。 

《蝃蝀》 以彩虹喻指淫奔之不祥,警女子守其贞信之节。

《相鼠》 讽刺不知廉耻之人,不如尽快灭亡。

《干旄》 言卫大夫乘此车马,建此旌旄,以见贤者。

《载驰》 许穆夫人欲归家未遂。

 

1·5卫风

 

《淇澳》 卫人美武公之德,而以绿竹之美盛,兴起学问自修之进益也。

《考槃》 赞美贤者隐居不仕,犹自得其乐之诗。

《硕人》 卫人闵庄姜之诗。

《氓》 此女子为人所弃之诗,自叙其事,已到其悔恨之意。

《竹竿》 卫女嫁于诸侯,思归宁而不得之辞。

《芄兰》 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

《河广》 宋桓夫人思归于卫,而义不可往。与《竹竿》同。

《伯兮》 丈夫行役在外,其妻忧思至极。

《有狐》 丈夫行役在外,其妻虑其无衣无裳。

《木瓜》 言有人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

 

邶(19)、鄘(10篇)、卫(10篇)风共三十九篇。卫国地滨大河,其地土薄。故其人气轻浮;其地平下。故其人质柔弱;其地肥饶,不费耕耨,故其人心怠惰;其人情性如此,则其声音亦淫靡。故闻其乐,使人懈馒,而有邪僻之心也。多言淫乱之风盛行,男女相与期会,上位者尤为彰显。如《绿衣》、《新台》、《二子乘舟》、《鹑之奔奔》贤者不得志而隐居山林,如《简兮》、《北门》、《考槃》。但仍有《凯风》、《雄雉》、《淇澳》如此在昏暗政治中自反而后得其正之诗。

 

1·6王风

 

王风是周朝东迁以后在王城一带的民间诗。《王风》与二《南》不同者,二《南》虽涉东周之初,犹是西周之遗风,所以并不是乱世之音;《王风》则在东迁之后,疆土日蹙,民生日困。故为变风。

 

《黍离》 行迈之人悲愤作歌。周朝东迁后,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

《君子于役》 丈夫行役于外,其妻思之。

《君子阳阳》 妇人喜夫归,室家和乐之诗。

《扬之水》 戍人思归之诗。

《中谷有蓷》 女子嫁人不淑之悲诗。

《兔爰》 周室衰微,诸侯背叛,君子不乐其生,而作此诗。

《葛藟》 政衰世乱,人民流散,求寄生于他家,而人不顾。

《采葛》 男女相思之诗。

《大车》 男女相爱,不敢同奔,矢以同死。

《丘中有麻》 男女约期之词。

王风十篇。东征之时,政衰世乱,其中的诗篇充斥着今不如昔的情感,多为丈夫外出服役,妻子在家中思念至极。

 

1·7郑风

 

《缁衣》 郑桓公、武公相继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周人爱之,故作此诗。

《将仲子》 言女子敬畏父母乡人,故守礼而不淫乱。

《叔于田》 郑人美共叔段洵美且仁。

《大叔于田》 美共叔段好勇善战,御术精良。 

《清人》 郑军游戏离散之诗。因高克带领的清邑部队不积极备战御敌,

故郑人作诗以刺之。

《羔裘》 美其大夫之辞。

《遵大路》 淫妇为人所弃。

《女曰鸡鸣》 述夫妇相警戒为善。

《有女同车》 言与其所爱之女子同车。

《山有扶苏》、《萚兮》 男女相谑之辞。

《狡童》 女子为其所爱者弃,以至不能餐息。

《褰裳》 女子与其所爱者相谑之辞。

《丰》 女子悔未从所期之男子奔走。

《东门之墠》 刺乱也,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者也。 

《风雨》 风雨之时,女子与所期之男子相会,内心喜悦不止。

《子衿》 爱而未见,责其所期之人何以不来也。

《扬之水》 言兄弟相疑,妻子劝勉其相互信任、友爱和睦。

《出其东门》 赞美男子用情专一。

《野有蔓草》 男女相遇而相爱,自言适愿。

《溱洧》 男女相会偕游之辞。

郑国二十一篇。郑卫之乐,皆为淫声。然卫诗三十九篇,而淫奔之诗才四之分一。郑诗二十一篇,而淫奔之诗仅为七分之五。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故夫子论为邦,独以郑声爲戒,而不及卫,盖举重而言,固自有次第也。

 

1·8齐风

 

齐,国名。周武王时以封太公望。本四岳之后,既封于齐。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民多归之,故爲大国。

 

《鸡鸣》 美贤妃劝勉君主夙兴勤政。

《还》 刺哀公荒于田猎。

《著》 嫁者俟于著,刺齐俗不亲迎。

《东方之日》 描写男女于室中相就之诗。

《东方未明》 从仕于公者,感于辰夜劳苦,其君兴居无节,号令不时。

《南山》 刺齐襄公淫其妹,而鲁桓公不能禁。

《甫田》 刺时人好高骛远。

《卢令》 赞美猎者。

《敝笱》 刺鲁庄公不能防闲文姜,故归齐而从之者众也。

《载驱》 齐人刺文姜乘车而来会襄公。

《猗嗟》 赞美齐之甥形容修好,舞射俱臧。(以美为刺,不能以礼防闲其母。)

齐风十一篇。齐虽为大国,而君主荒于淫逸,从齐鲁联姻之乱中可见一斑,以致国人有其“伐善”之风,无法德位相称。

 

1·9魏风

 

魏,国名。本舜、禹故都。周初以封同姓,后爲晋献公所灭而取其地。苏氏曰:“魏地入晋久矣,其诗疑皆爲晋而作,故列于唐风之前。

 

《纠纠》 缝衣女为其主人制履制服,而其主人性褊急,以作此诗。

《汾沮洳》 此亦刺俭不中礼之诗。

《园有桃》 诗人忧其国小而无政,

《陟岵》 行役在外者,思其父母兄长,而夜不能寐。

《十亩之间》 政乱国危,贤者不乐仕与其朝,而思与其友归于农圃。 

《伐檀》 讽刺尸位素餐的“君子”,警戒在上位之人不可没有作为。

《硕鼠》 百姓苦于重征厚敛,以硕鼠比其上位之人,而盼将适异国。

魏风七篇。魏国土地干涸,物产稀少,民贫俗俭。通篇为忧患之词。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已有民众开始觉醒,担忧国之衰亡。

 

1·10唐风

 

唐,国名。本帝尧旧都。周成王以封弟叔虞爲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爕乃改国号曰晋。后徙曲沃,又徙居绛。其诗不谓之晋而谓之唐,盖仍其始封之旧号耳。

《蟋蟀》 为唐人岁暮述怀之诗。歌颂劳逸结合,倡导人民及时行乐,不可劳苦过度、但要好乐无荒。

《山有枢》 同上。亦言及时行乐,而多含悲痛之意。

《扬之水》 晋昭公封叔父成师于曲沃,沃盛强,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        (体现出人民对君主的爱戴与担忧的复杂感情。)

《椒聊》 以椒聊之实繁盛,比其妇女多子。

《绸缪》 虽国乱民贫,男女有失其时,然此诗得婚姻之礼。

《杕杜》 此无兄弟者自伤其孤,而求助于人之诗。

《羔裘》 刺上位者不体民情。

《鸨羽》 行役在外,不遑事父母,故作此诗。

《无衣》 此诗述其请命之意。

《有杕之杜》 好贤而恐不得之诗。

《葛生》 男子久役不归,妇人思之深而无异心。

《采苓》 此劝人勿轻信谗言之诗。

唐风十二篇。唐国土地贫瘠,政局动荡,物产匮乏,在文学作品上就自然的体现出消极颓唐、失望惆怅的色彩。符合所谓“忧深思远”的评价。但也有《椒聊》贺多子,《绸缪》贺新婚,情绪欢快明朗一类的诗篇。

 

1·11秦风

 

秦,国名。秦原是周的附庸,周宣王时,大夫秦仲奉命诛西戎。兵败被杀,平王东迁,秦仲之孙襄公派兵护送有功。平王封襄公为诸侯,秦才正式成为诸侯国。

《车邻》 秦穆公燕饮宾客及群臣。

《驷驖》 美襄公也,有田狩之事,园圃之乐焉。

《小戎》 秦襄公率国人征伐西戎。

《蒹葭》 男子追求爱慕之人而不可得之诗。

《终南》 秦人美其君之辞。

《黄鸟》 秦穆公卒,以三子殉葬,国人哀之。此以活人陪葬之始。

《晨风》 丈夫在外,其妻思之。

《无衣》 秦武士出征时,相语之壮辞。

《渭阳》 秦康公送其舅氏晋公子重耳入国之诗。

《权舆》 刺秦康公待贤礼衰。

秦风十篇。秦人大都尚气力,修习战备,以射猎为先。尤其在《驷驖》、《小戎》、《无衣》几首诗篇中,体现出秦国武器精良,将士勇武的大国风度。

 

1·12陈风

 

陈,国名。土地广平,无名山大川。周武王时,帝舜之胄有虞阏父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元女大姬妻其子满,而封之于陈。都于宛丘之侧。与黄帝、帝尧之后、共为“三恪”,是为胡公。大姬妇人尊贵,好乐巫觋歌舞之事,其民化之。

 

《宛丘》 刺上位者游荡无道之诗。

《东门之枌》 男女聚会歌舞,而赋其事以相乐。

《衡门》 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

《东门之池》 男女相会之词。

《东门之杨》 男女相期于昏,而负约未至也。

《墓门》 刺陈佗也。

《防有鹊巢》 此男女之有私,而忧或间之之辞。

《月出》 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

《株林》 描写陈灵公君臣从夏姬“淫游”之事。

《泽陂》 此亦思女子之辞。

陈风十篇。其中多半为男女婚姻恋爱之诗。男女者,三纲之本,万事之先也。正风之所以为正者,举其正者以劝之也。变风之所以为变者,举其不正者以戒之也。道之升降,时之治乱,俗之汗隆,民之死生,于是乎在。

 

1·13桧风

 

桧,国名。其君妘姓,祝融之后。周衰,为郑桓公所灭,而迁国焉。今之郑州郎其地也。

 

《羔裘》 忧桧君乱礼失政。

《素冠》 哀伤丧礼之废,今不如昔。

《隰有苌楚》 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感于人生艰难,不如草木之无知。

《匪风》 周室衰微,贤人忧叹而作此诗。

桧风四篇。桧地很小,诗篇亦是极少。从诗篇中可见大都为悲观厌世,低沉忧伤的心情。

 

1·14曹风

 

曹,国名。其地在禹贡兖州陶丘之北,雷夏、荷泽之野。周武王以封其弟振铎。

 

《蜉蝣》 以蜉蝣朝生暮死比人生短促,以此警戒之。

《候人》 刺其君远君子而近小人之词。

《鸤鸠》 诗人美君子之用心均平专一,言有常度。

《下泉》 伤时衰世乱,而念昔之盛世。

曹风四篇。与桧风相近。春秋时代,群雄纷争,小国的地位朝不保夕。《蜉蝣》的叹人生之须臾,《下泉》的感今昔之盛衰,恐怕便是曹国朝野的共同心理。

 

1·15豳风

 

豳、国名。在禹贡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虞夏之际,弃为后稷,而封于邰。及夏之衰,弃稷不务。弃子不窋失其官守,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窋生鞠陶,鞠陶生公刘,能复修后稷之业,民以富实。乃相土地之宜,而立国于豳之谷焉。十世而大王徙居岐山之阳,十二世而文王始受天命,十三世而武王遂为天子。武王崩,成王立,年幼不能泣阼。周公旦以冢宰摄政,乃述后稷、公刘之化,作诗一篇以戒成王。谓之豳风。

 

《七月》 豳地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多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

《鸱鸮》 周公心忧天下,以鸟自比,表其心志。

《东山》 东征既归,周公既感行役之劳,慰其军士而返其家室。

《破斧》 美周公伐罪救民也。

《伐柯》 言东征之时,百姓见周公而深喜之也。

《九罭》 东征兵士,不舍周公西归之诗。

《狼跋》 美其周公虽惨遭疑谤,然处之仍不失其常。

豳风七篇。周人祖先公刘开发,周人是重视农业的民族。所以豳诗多带有务农的地方色彩。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其中的七首诗皆与周公有关,在记述其功绩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人民对周公的爱戴。

程元问于文中子曰:“敢问豳风何风也。”曰:“变风也。”元曰:“周公之际,亦有变风乎。”曰:“君臣相疑,其能正乎?成王终疑周公,则风遂变矣。非周公至诚、其孰卒能正之哉?”元曰:“居变风之末,何也。”曰:“夷王以下,变风不复正矣。夫子盖伤之也,故终之以豳风,言变之可正也,惟周公能之,故系之以正。变而克正,危而克扶,始终不失其本,其惟周公乎?系之豳,远矣哉。”......

 

国风总结: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动物也。是以诸侯采之,以贡于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旧说二南为正风,所以用之闺门、乡党、邦国,而化天下也。十三国为变风,则亦领在乐官,以时存肄,备观省而垂监戒耳。合之凡十五国云。 

 

二、雅

 

《诗集传》朱子言: 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各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  会朝之乐,受鳌陈戒之辞也。故或欢欣和说,以尽群下之情;或恭敬 齐庄,以发先王之德。词气不同,音节亦异,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及其变也,则事未必同,而各以其声附之。其次序时世,则有不可考者矣。

  

1·1小雅

 

1·1·1鹿鸣之什二之一

 

《鹿鸣》 燕群臣嘉宾也。(以燕享之礼,通上下之情,安心,养体,娱外,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

《四牡》 劳使臣之来也。(范氏曰:臣之事上也,必先公而后私,君之劳臣也,先恩而后义。)

《皇皇者华》 君遣使臣也。(君之使臣,固欲其宣上德而达下情,而臣之受命,亦恐其无以副君之意也。)

《常棣》 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 

《伐木》 燕朋友故旧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

《天保》 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臣受赐者,歌此诗以达其君。言天之安定我君,使之获福如此)

《采薇》 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以勤归也。

《出车》 劳还率也。

《杕杜》 劳还役也。

《南陔》 此笙诗也。

《白华》 此笙诗也。

《华黍》 此笙诗也。

《鱼丽》 此燕享通用之乐歌。(燕享之物,美且多,见主人礼意之勤,以优宾也。)

《南陔》 此笙诗也。

                           

1·1·2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 此燕享通用之乐歌。嘉鱼,美酒与嘉宾共之,而达到主人乐宾之意。

《崇丘》 此笙诗也。

《南山有台》 此燕享通用之乐歌。道达主人尊宾之意,美其德而祝其寿也。

《由仪》 此笙诗也。

《蓼萧》 诸侯朝与天子,天子与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诗。

《湛露》 天子燕诸侯也。(令德,谓其饮多而不乱,德足以将之也。令仪,言醉而不丧其威仪也) 

《彤弓》 天子锡有功诸侯也。

《菁菁者莪》 此亦宴饮宾客之诗。(既见君子,则我心喜乐而有礼仪矣)

《六月》 宣王北伐也。(今乃六月而出师者,以俨狁甚炽,其事危急,故不得已,而王命于是出征,以正王国也。)

《采芑》 宣王南征也。(宣王之时,蛮荆背叛。王命方叔南征,军行采芑而食。又言其车三千之美,军容之盛。蛮荆闻其名,皆来畏服。)

《车攻》 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竟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

《吉日》 美宣王田也。(吉日祭马祖而祷之,禽兽之多,各共其事,以乐天子,射而获禽,燕享宾客。)

                          

1·1·3鸿雁之什

 

《鸿雁》 (旧说。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

《庭燎》 美宣王也。(王将起事朝,不安于寝,而问夜之早晚)

《沔水》 忧乱之诗。

《鹤鸣》 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词也。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擒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蓬,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 )

《祈父》 军士怨于久役。(言祈父,王之爪牙,不仁,使之不能奉养与母。)

《白驹》 贤者之去不可留。

《黄鸟》 民适异国,不得其所,故作此诗。

《我行其野》,民适异国依其婚姻(丈夫不思旧姻,求其新匹,作此诗,责人厚。)

《斯干》 此筑室既成,而宴饮以落之,因歌其事。

《无羊》 此诗言牧事有成而牛羊众多也。

                            

1·1·4节南山之什

 

《节南山》 此诗家父所作,刺王用尹氏以致乱。

《正月》 此诗亦大夫所作,刺幽王也。

《十月之交》 言日月之食皆有常道,失其道,四国无政,不用善人故也,以至于天下病矣,而我独甚病。

《雨无正》 大夫刺幽王也。雨自上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

《小旻》 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当以先民为法,以大道为常。)

《小宛》 此大夫遭时之乱,而兄弟相戒以免祸之诗。(以怀父母为戒之端,酒醉为中,又戒之不当独善其身,又当教其子,使之为善也。)

《小牟》 旧说,幽王太子宜臼被废而作此诗。

《巧言》 大夫伤于谗,无所控告,而诉于天,此自诉求免之词。(苏氏日:“小人为谗于其君,必以断入之。其始也,进而尝之。君容之而不拒,知言之无忌,于是复进。既而君信之,然后乱成。” )

《何人斯》 苏公刺暴公也,暴公为卿士,而讒苏公焉,故苏公作是诗而绝之。(上篇先刺听者,此篇专责馋人耳。)

 《巷伯》 寺人伤于谗,故作是诗也。(以比之手法比馋人者,因人之过,而饰成大罪。曾子曰:“上章及此,皆是忠告之词。”)

 

1·1·5谷风之什

 

《谷风》 此朋友相怨之诗。天下俗薄,朋友道绝焉。

《蓼莪》 人民劳苦,孝子不得终养,而作此诗。(父母之恩如此,欲报之以德,而其恩之大,如天之无穷,不之所以为报。)

《大东》 刺乱也。序以为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作是诗以告病焉。

《四月》 此亦遭乱自伤之诗。在位贪残,下国构祸,怨乱并兴焉。

《北山》 大夫行役而作此诗。(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

《无将大车》,行役劳苦而忧思者之作。

《小明》 言昔以是时往,今未知何时可还,而岁已莫矣。盖身独而事众,是以勤劳而不暇也。且自言其畏罪而不敢归也。

《鼓钟》 刺幽王也。(此诗文不明,故《序》不敢质其事,但随例为刺幽王耳,实皆未可知也。)

《楚茨》 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其宗庙之祭。(吕氏日:“楚茨极言祭祀所以事神受  福之节,致详致备。所以推明先王致力于民者尽,则致力于神者详。观  其威仪之盛,物品之丰,所以交神明、逮群下,至于受福无疆者,非德  盛政修,何以致之?”)

《信南山》 此诗大指于楚茨略同。

 

1·1·5甫田之什

 

《莆田》 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方社田祖之祭。(此言收成之后,禾稼既多,则求仓以处之,求车以载之。而言凡此黍稷稻粱,皆赖农夫之庆而得之,是宜报以大福,使之万寿无疆也。其归美于下,而欲厚报之如此。)

《大田》 此诗为农夫之词,以颂美其上。若以答前篇之意也。(然前篇上之人以“我田既减为“农夫之庆”,而欲报之以介福;此篇农夫以“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而欲其享祀“以介景福”,上下之情,所以相赖而相报者如此。非盛德,其孰能之?)

《瞻彼洛矣》 此天子会诸侯于东都,以讲武事,而诸侯美天子之诗。言天子至此洛水之上,御戎服而起六师也。

《裳裳者华》 此天子美诸侯之辞,盖以答瞻彼洛矣也。(言裳裳者华,则其叶渭然而美盛矣。我觏之子,则其心倾写而悦乐之矣。夫能使见者悦乐之如此,则其有誉处宜矣。此章与蓼萧首章文势全相似。)

《桑扈》 此亦天子燕诸侯之诗。(交际之间无所傲慢,则我无事于求福,而福反来求我矣。颂祷之词)

《鸳鸯》 此诸侯所以答桑扈也。(亦颂祷之词)

《頍牟》 此亦燕兄弟亲戚之诗。

《车舝》 此燕乐其婚姻之诗。(言我虽无旨酒、嘉般、美德以与女,女亦当饮食歌舞以相乐也。媾尔新婚,以慰我心)

《青蝇》 诗人以王好听谗言,故以青蝇飞声比之,而戒王以勿听也。

《宾之初筵》,卫武公饮酒悔过,而作此诗。(卫武公自悔媟近小人,饮酒无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沉湎淫泆,自省而作。)

 

 1·1·6鱼藻之什

 

《鱼藻》 此天子燕诸侯,而诸侯美天子之诗也。

《采菽》 此天子所以答鱼藻也。(诸侯来朝,恭敬齐遬,而申之以福禄)

《角弓》 此刺王不亲九族,而好谗言,使宗族相怨之诗。

《菀柳》 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而作此诗。

《都人士》 乱离之后,人不复见昔日都邑之盛,人物仪容之美,而作此诗,以叹惜之也。

《采绿》 君子致约未归,妇人思念其君子,望之切,思之深,不专于事也,而欲之。

《黍苗》 宣王封申伯于谢,命召穆公往营城邑,故将徒役南行,而行者作此。言芃芃黍苗,则唯阴雨能膏之。悠悠南行,则惟召伯能劳之也。

《隰桑》 此喜见君子之诗。言隰桑有阿,则其叶有难矣。既见君子,则其乐如何哉!词意大概与菁莪相类。然所谓君子,则不知其何所指矣。

《白华》 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申后作此诗。以诉怨情。

《緜蛮》 此微贱劳苦而思有所托者,为鸟言以自比也言其道远甚劳。

《匏叶》 此亦燕饮之诗。(盖述主人之谦词,言物虽薄,而必于宾客共之也。)

《渐渐之石》 将帅出征,经历险远,不勘劳苦,而作此诗。

《苕之华》 诗人自以身逢周室之衰,如苕附物而生,虽荣不久,故以为比,而自言其心之忧伤也。  

《何草不黄》 周室将亡,征役不息,行者苦之,故作此诗。

 

小雅总结:《诗经·小雅》是《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的诗歌。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作品中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可以说《诗经·小雅》是中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引)

 

三、小雅

小雅分类内容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1燕享之诗

1·1·1燕群臣嘉宾

《鹿鸣》《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桑扈》《鸳鸯》《鱼藻》《采菽》

 

1·1·2燕兄弟朋友

《常棣》、《伐木》《頍牟》

 

1·1·3燕享通用之乐

《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匏叶》

 

1·1·4称颂祝福

《天保》《瞻彼洛矣》《裳裳者华》

 

1·1·5笙诗

《南陔》《白华》《华黍》《南陔》《崇丘》《由仪》

 

1·1·6喜贤君子

《白驹》《隰桑》

 

1·2使臣行役之诗

《四牡》《皇皇者华》《采薇》《出车》《杕杜》《北山》《小明》《渐渐之石》《何草不黄》《四月》《无将大车》《采绿》

 

1·3记战争之诗

《六月》《采芑》

 

1·4忧乱怨刺之诗

《沔水》《祈父》《黄鸟》《我行其野》《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牟》《巧言》《何人斯》《巷伯》《谷风》《蓼莪》《大东》

《鼓钟》《青蝇》《角弓》《菀柳》《都人士》《白华》《緜蛮》《苕之华》

 

1·5田猎之诗

《车攻》《吉日》

 

1·6记事称颂

《鸿雁》《庭燎》《斯干》《无羊》《宾之初筵》《黍苗》《车舝》《楚茨》《信南山》《莆田》《大田》

 

《鹤鸣》 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词也。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擒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蓬,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 )

 

四、大雅

 

1·1文王之什

 

《文王》 周公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

(今按此诗,一章言文王有显德,而上帝有成命也。二章言天命集于文王,则不唯尊荣其身,又使其子孙百世为天子、诸侯也。三章言命周之福,不唯及其子孙,而又及其群臣之后嗣也。四章言天命既绝于商,则不唯诛罚其身,又使其子孙亦来臣服于周也。五章言绝商之祸,不唯及其子孙,而又及其群臣之后嗣也。六章言周之子孙臣庶,当以文王为法,而以商为监也。七章又言当以商为监,而以文王为法也。其于天人之际,兴亡之理,丁宁反覆,至深切矣。故立之乐官,而因以为天子、诸侯朝会之乐,盖将以戒乎后世之君臣,而又以昭先王之德于天下也。)

《大明》 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一章言天命无常,惟德是与。二章言王季、大任之德,以及文王。三章  言文王之德。四章、五章、六章言文王、大姒之德,以及武王。七章言武王伐纣。八章言武王克商,以终首章之意。其章以六句八句相间。又国语以此及下篇皆为两君相见之乐,说见上篇。)

《緜》 文王之兴,本由大王也。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一章言在豳,二章言至岐,三章言定宅,四章言授田居民,五章言作宗庙,六章言治宫室,七章言作门社,八章言至文王而服混夷,九章遂言文王受命之事。馀说见上篇。)

《棫檏》 此亦以咏歌文王之德。(此诗前三章言文王之德为人所归。后二章言文王之德有以振作纲纪天下之人,而人归之。自此以下至假乐,皆不知何人所作,疑多出于周公也。

《旱麓》 此亦以咏歌文王之德。  

《思齐》 文王所以圣也。此亦以咏歌文王之德。(推本言之,曰:此庄敬之大任,乃文王之母,实能媚于周姜,而称其为周室之妇。至于大姒,又能继其美德之音,而子孙众多。上有圣母,所以成之者远;内有贤妃,所以助之者深也。)

《皇矣》 美周也。此诗叙述太王太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之事也。

(一章、二章言天命大王,三章、四章  言天命王季,五章、六章言天命文王伐,七章、八章言天命文王伐。)

《灵台》 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东莱吕氏曰:“前二章乐文王有台池鸟兽之乐也,后二章乐文王有钟鼓之乐也。皆述民乐之词也。”)

《下武》 继文也。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

《文王有声》,此诗言文王迁,武王迁之事。

 

 1·2生民之什

 

《生民》 周公治礼,尊后稷以配天,故作此诗。(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行苇》 疑此祭毕而燕父兄耊老之诗。

《既醉》 此父兄所以答行苇之诗。言享其饮食恩义之厚,而愿其福如此也。(周王祭祀祖先,祝官代表神(尸)对主祭者周王的祝词)

《凫鹥》 此祭之明日,绎而宾尸之乐。(酬谢宾尸,公尸来燕来宁。)

《假乐》 言王之德,既宜民人而受天之禄,王得其福,子孙之蕃千亿,嫡为天子,庶为诸侯,遵先王之法,威仪声誉之美,无私心怨恶以任贤才,受福无疆,为四方之纲,臣下赖以安,为民所安息。)

《公刘》 召康公成王也。成王将涖政,戒以民事,美公刘之厚于民,故咏公刘之事以告之。

《泂酌》 旧说以为召康公戒成王也。(言恺弟君子,民之父母。)

《卷阿》 此诗旧说亦召康公作。疑公从成王游歌于卷阿之上,因王之歌,而作此以为戒。言求贤用吉士也。

《民劳》 序说以此为召穆公刺厉王之诗。以今考之,乃同列相戒之词耳,未必专为刺王而发。然其忧时感事之意,亦可见矣。(言民亦劳止,汔其小康,当无纵诡随无良,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板》 序以此为凡伯刺厉王之诗。今考其意,亦与前篇相类,但责之益深切耳。(言上帝反常道,人民受疾苦,不思为何至此,以至于丧乱,上天聪明无所不及,不可以不敬)

                            

1·3荡之什

 

《荡》 言荡荡上帝(指纣王),下民之君王,而今多暴虐,当用善类,而反用暴虐多怨之人,沉湎于酒,颠倒日夜,不用旧法,自近及远,无不怨怒,大命颠覆,不可救药。

《抑》 卫武公作此诗,使人诵于侧以自警。

《桑柔》 旧说此为芮伯厉王而作。春秋传亦曰芮良夫之诗,则其说是也。以桑为比者,桑之为物,其叶最盛,然及其采之也,一朝而尽,无黄落之渐。故取以比周之盛时,如叶之茂,其明无所不编。至于厉王肆行暴虐,以败其成业,王室忽焉凋弊,如桑之既采,民失其荫而受其病。故君子忧之,不绝于心,悲闵之甚,而至于病,遂号天而诉之也。

 《云汉》 旧说以为宣王承厉王之烈,内有拨乱之志。遇烖而惧,侧身修行,欲销去之。天下喜于王化复行,百姓见忧,故作是诗也。

《崧高》 宣王之舅申伯出封于谢邑,而尹吉甫作诗以送之。言岳山高大,而降其神灵和气,以生甫侯申伯。实能为周之桢榦屏蔽,而宣其德泽于天下也。

《烝民》 宣王樊侯仲山甫筑城于,而尹吉甫作诗以送之。(言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外领诸侯,内辅君德,不茹柔,不吐刚,仲山甫去东方,远行有怀思于君王侧,故以此诗慰其心。)

《韩奕》 韩侯初立来朝,始受王命而归,诗人作此以送之。(言王授命韩侯,榦不庭方,韩侯取妻,蹶父孔武,为韩姞择夫,孔乐韩土,受命先祖,百蛮之长。)

《江汉》 宣王命召穆公平淮南之夷,诗人美之,能兴衰拨乱。

《常武》 宣王自将以伐北之夷,而命卿士之谓南仲为大祖兼大师而字皇父者,整治其从行之六军,修其戎事,以除淮夷之乱,而惠此南方之国。诗人作此以美之。必言南仲大祖者,称其世功以美大之。

《瞻卬》 此刺幽王嬖褒姒,任奄人以致乱之诗。

《召旻》 此刺幽王任用小人,以致饥馑侵削之诗也。

 

大雅总结:《大雅》则是国君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的乐歌。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其内容几乎都是关於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雅」在此可以指贵族官吏诗歌

 

 

五、大雅

大雅分类内容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1述祖先功业以劝勉

《文王》《大明》《緜》《棫檏》《旱麓》《思齐》《皇矣》《下武》《公刘》

 

1·2祭宴称颂之诗

《行苇》《既醉》《凫鹥》《假乐》

 

1·3记事史诗

《灵台》《文王有声》《生民》《抑》《云汉》

 

1·4称功送行之诗

《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

 

1·5丧乱之诗

《民劳》《板》《荡》《桑柔》《瞻卬》《召旻》

 

《泂酌》《卷阿》,旧说以为召康公戒成王也。而作此二诗以为戒。言求贤用吉士也。

 

雅总结:对于《雅》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认为“雅”的字义为“正”,由  “正”联系到“政”,从“政”的小大来解释雅有小大之别。朱熹《诗集传》则从《小雅》和《大雅》的内容方面加以解释:“正《小雅》燕享之乐也,正《大雅》会朝之乐,受鳌陈戒之辞也。”方玉润《诗经原始》综合各家的说法,从诗的风格、声、调、内容几方面加以解释,认为大略《小雅》多燕享赠答、感事述怀之作;《大雅》多受鳌陈戒、天人奥蕴之旨”。

 

其中《小雅》七十四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大雅》三十一篇,共计一百零五篇。雅、颂无诸国之别,故以十篇为一卷,而谓之什,犹军法以十人为什也,以十篇为一组,以这一组的第一篇诗命名,如《小雅》从《鹿鸣》到《南陔》十篇,称为《鹿鸣》之什。零数的诗,便包含在最后的“什”内,如《大雅,荡之什》就有十一篇。

 

 

 六、

 

《诗集传》朱子言:颂者,宗庙之乐歌,大序所谓“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盖“颂” 与 “容”,古字通用,故序以此言之。周颂三十一篇,多周公所定,而亦或有康王以后之诗。鲁颂四篇,  商领五篇,因亦以类附焉。凡五卷。

                       

1·1清庙之什                     

 

《清庙》 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

《维天之命》 此亦祭文王之诗。言天道无穷,而文王之德纯一不杂,与天无间,以赞文王之德之盛也,后王当笃厚之而不忘也。

《维清》 此亦祭文王之诗。(言所当清明而缉熙者,文王之典也)

《烈文》 此祭于宗庙,而献助祭诸侯之乐歌。(言诸侯助祭,使我获福,则是诸侯锡此祉福,而惠我以无疆,使我子孙保之也。)

《天作》 此祭太王之诗。言天作岐山,而大王治之。太王既作,文王安之,子子孙孙保守不失也。

《昊天有成命》,此诗多道成王之德,疑祀成王之诗也。

《我将》 祀文王于明堂也,以配上帝之歌。

《时迈》 此巡守而朝会祭告之乐歌也。(巡狩,诸侯莫不震惧,又能怀柔百神山川。)

《执竞》 祀武王也。言武王持其自强不息之心,故其功烈之盛,天下莫得而竞,岂不显哉! 福禄之来反复而不厌。

《思文》 言后稷之德,真可配天。(盖使我烝民得以粒食者,莫非其德之至也。)

                       

1·2臣工之什

 

《臣工》 此戒农官之诗。

《噫嘻》 此连上篇,亦戒农官之词。

《振鹭》 二王之后来助祭也。(二王之后,夏之后杞,商之后宋,于周为客)

《丰年》 此秋冬报赛田事之乐歌。(言其收入之多,至于可以供祭祀、备百礼、而神降之福,将其偏也。)

《有瞽》 始作乐而合乎祖也。

《潜》 季冬荐鱼,春献鲔也。

《雝》 此武王祭文王之诗。

《载见》 此诸侯助祭于文武之庙之诗。先言其来朝,禀受法度,其车服之盛如此。又言孝享以戒眉寿,而受多其福。

《有客》,此微子来见祖庙之诗,一节言始至也,二节将去,追之,已去将复还之,言其留也。

《武》 周公象武王之功,为大武之乐。言武王无竞之功,实文王开之,而武王嗣而受之,胜殷止杀,以致定其功也。

                          

1·3闵于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 成王免丧,始朝于先王之庙,而作此诗。

《访落》 成王既朝于庙,因作此诗,以道延访群臣之意。

《敬之》 成王受群臣之戒,而述其言:敬之哉,敬之哉。自答:我不聪明未能敬也,然愿学焉。

《小毖》 此亦访落之意。成王自言,予何所惩,而谨后患乎?(苏氏日:“小毖者,谨之于小也。谨之于  小,则大患无由至矣。”)

《载芟》 春藉田而祈社稷也。

《良耜》 秋报社稷也。

《丝衣》 此亦祭而饮酒之诗。

《酌》 此亦颂祷武王之诗。

《桓》 此亦颂武王之功。

《賚》 此亦颂文武之功,而言其大封功臣之意也。

《般》 言美哉此周也,其巡守而登此山以柴望,又道于河以周四岳。凡以敷天之下,莫不有望于我,故聚而朝之方岳之下,以答其意耳。

 

1·4鲁颂

 

鲁地为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之地,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故赐伯禽以天子之礼乐。鲁于是乎有颂,以为庙乐。其后又自作诗以美其(鲁僖公),亦谓之颂。

 

《駉》 颂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穀,牧于駉野,鲁人尊之。于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是颂。

《有駜》 此燕饮而颂祷之词。

《泮水》 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词。

《閟宫》 时盖修之,故诗人歌咏其事,以为颂祷之词,而本后稷之生,而下及僖公耳。

 

1·5商颂

 

契为舜司徒,而封于商。传十四世,而汤有天下。其后三宗迭兴。及纣无道,为武王所灭,封其庶兄微子启于宋,修其礼乐,以奉商后。其后政衰,商之礼乐日以放失。七世至戴公时,大夫正考甫得商颂十二篇于周太师,归以祀其先王。

 

《那》 旧说此为祀成汤之乐。(祀成汤之乐,颂汤孙盛乐至诚,衎我烈祖,绥我思成,顾予烝尝。)

《烈祖》 此亦祀成汤之乐。(祀成汤之乐。以求申福无疆,而修其祭祀。)

《玄鸟》 此亦祭祀宗庙之乐,而追叙商人之所由生,以及有其天下之初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受命不殆,民所止,百禄是何。)

《长發》 长发其祥,帝立子生商,率履不越,至于汤齐,圣敬日跻,伐其三蘖,有其卿士(伊尹),百禄是总。

,旧说以此为祀高宗之乐。

 

颂总结:《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引)

 

评语:文章列次三百篇篇意,总结篇章题旨,并每部分内容皆有总结概论,且多中要点。语言简练准确,行为流畅。于此可见平日对《诗经》所下功夫颇深,方能有此贯通之文章。另若能加上对全文之总结,则结构更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