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学院动态

国学院学子作文选之《诗经》概述—周正扬

国学院学子作文选之《诗经》概述—周正扬

 

《诗经》概述

 

前言:

《诗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经典之一。从左传,论语等先秦典籍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引用、谈论诗经的记载。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是出自论语中使人以为深长的名句。

(本篇诗经概述将诗经的每一首诗进行总结,并按照顺序简要连贯的概述诗经的总体内容,主要参照的注本是朱熹的《诗集传》)

在《诗集传》开篇,朱夫子先阐明诗经的几个内涵,

首先说明“诗何为而作?”

朱夫子认为“人生而静, 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 性之欲也。’ 夫既有欲矣, 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 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 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诗所以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感物生情,情思生言, 由于充分表达感情的需要,在鸣鼓奏乐之间,自然的节奏之间,便用言语记录下来。强调“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突出客观外物的作用,对《毛诗序》“情动于中”的观点作了补充。

其次说明“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

朱夫子接着说“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於言之余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朱夫子根据感物形言有邪正是非的观点,把诗的教化分为两方面:一是在上的圣人“所感者无不正”,故而“足以为教”,这是上以诗化下的一面;一是常人所感虽杂,但“上之人”加以选择“思所以自反”, “而因有以劝惩”,这是以诗刺上的一面。这些观点,是对《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进一步发挥。又指出, “昔周盛时”,诗教大兴;及至衰微,“遂废而不讲”。但诗教“被于万世”,在于孔子的删诗。这是强调圣人在发挥《诗》的教化作用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再次说明“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

“吾闻之,凡诗之所闻风者, 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虽《周南》 《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 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 故其发于言者, 乐而不过于淫, 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 《邶》而下, 则其国之治乱不同, 人之贤否亦异, 其所感而发者, 有邪正是非之不齐, 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 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 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 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 闵时病俗之所为, 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 天道备于上, 而无一理之不具也。”朱夫子谈诗的体制及其流变。认为,风、雅、颂体制的不同在于它们是不同性质的乐歌: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雅、颂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并沿袭郑玄《诗谱序》“正经”、“变风”、“变雅”的说法,对诗的流变加以具体阐释,并认为诗是“正”与“变”两方面的结合, “诗之为经”正在于这种结合,从而使“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这显然不同于《毛诗序》将“变风”、“变雅”仅仅归结为“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的产物。特别是强调风诗乃“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变雅为“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等,发前人所未发,更符合《诗》的创作情况。

最后说明“然则其学之也, 当奈何?”

“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於雅以大其规,和之於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於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性情隐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亦不待他求而得之於此矣。”最后谈学诗的基本原则。朱熹明确指出,学诗的途径首先是按照风、雅、颂的不同体制分别“求其端”、“尽其变”、“大其规”、“要其止”,也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诗的基本精神;然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即通过“章句”、“训诂”、“讽咏”、“涵濡”,来探究诗篇的具体含义。最后, “察之情性隐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诗的教化作用就能落实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之中。把握诗的基本精神,探究诗篇的具体含义,从而悟出“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鲜明地体现了宋学的时代精神。

以上所谈《诗》所以产生的原因、《诗》的教化作用、《诗》的体制及其演变、学《诗》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是研究《诗经》非常重要的部分,其核心固然是强调《诗》的教化作用。下述内容将是诗经风雅颂篇的具体概述。

 

一、国风

 

1.1国风的理解及正变风之分

首先总述国风章节“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朱夫子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国,是诸侯的封域,而风,是民众传唱的歌诗。之所以叫“风”,是因为民众受天子诸侯教化后有了言论,而这些言论又足以感人,这就好像万物因风的拂动而发声,而所发之声又足以感动他物一样。因此,诸侯采集来这些歌诗进献给天子,天子接受了并让乐官编列成篇,让人们通过“风”来考察各个国家的民俗风尚的美恶,以此得知各个国家在政治上的得失之处。   

所以由上面的说法“旧说二南为正风,所以用之闺门乡党邦国而化天下也。十三国为变风,则亦领在乐官,以时存肄,备观省而垂监戒耳。合之凡十五国云。”前人认为《周南》、《召南》是正风,所以把它们用在闺门之中、乡党之中、邦国之中并以此来教化天下。十三国,的“风”是变风,这些也让乐官领去,便于保存查阅,并可供观察反省,引以为戒。这些流传正风与变风的国家合起来共有十五个。那么具体的来说“周”是国名,“南”指南方诸侯之国。周南是周公统治的南国,指今从洛阳到湖北北部的江、汉一带;召南是召公统治的南国,指今陕西南部到湖北西北部。,十三国: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共十三个国家,分布在今天的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等地。

 

1.2国风总结

 

1.2.1周南 

关雎:赞文王之德以配太姒,如关雎之情挚而有别。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葛覃:后妃勤于家事,敬师,孝不衰于父母。

卷耳:后妃思其君子行役在外,贞静专一

樛木:美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妬之心

螽斯:美后妃无嫉妬而子孙众多之辞。

桃夭:美女子之贤,知其出嫁后必能宜其室家。

兔罝:赞武士之辞。

芣苢:女子采芣苢于田野,随采随歌之诗。

汉广:欲求女而不得之诗,赞美男女皆守其礼仪,不做违礼之事。

汝坟:言商末政治昏暗,百姓皆望其文王之德。

麟趾:以麟之仁厚颂后妃之德。

 

1.2.2召南 

鹊巢:女子出嫁之诗

采蘩: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事以美之。

草虫:女子思其丈夫行役在外,未见则忧,既归则悦。

采蘋:此为女子采蘋之辞

甘棠: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舍甘棠之下。后人思其德而爱其树,故不忍伤也。

行露:此为女子以礼自守,不畏强暴之诗。

羔羊:赞美官员在职期间节俭正直,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

殷其雷:君子行役在外,妇人思之旋归。

摽有梅:女子知以贞洁自守,惧其嫁不及时,而有强暴之辱,故急切之。

小星:仕宦者夙夜在公,感其劳苦之诗。

江有汜:女子为人所弃之诗。

野有死麕:女子有贞洁自守,不为强暴所污。

何彼秾矣:赞美王姬下嫁之时,不敢挟贵以骄其夫家。

驺虞:猎而言南国诸侯泽及物者甚广。

 

1.2.3邶风 

柏舟:妇人不得夫,以柏舟自比,言其无所依薄,泛于水中而已。

绿衣:言绿衣黄里,比贱妾尊显,正嫡幽微,使不能自已。

燕燕:庄姜送戴妫,以先君之思勉我,使我念之不失守。

日月:庄姜不见答于庄公,呼日月而诉之。

终风:言庄公狂荡暴疾,如终风且暴。

击鼓:卫人从军者,自言其危苦。

凯风:有七子之母不能安室,其子作诗自责。

雄雉:君子从役于外,妇人忧思之。

匏有苦叶:刺淫乱,言男女之际,当量度礼仪而行。

谷风:妇人为夫抛弃,叙悲怨之情,怨之深也。

式微:黎候失国寓于卫,其臣劝归国。

旄丘:黎之君臣流离琐尾,卫之诸臣不见救。

简兮:贤者不得志,仕于伶官,自嘲如此。

泉水:卫女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宁不得。

北门:卫之贤者,处乱世,事暗君,不得其志,故出北门。

北风:国家危乱将至,欲与相好之人去而避之。

静女:得女子信物 ,淫奔期会之诗。

新台,二子乘舟:国人刺卫宣公,欲自娶其子之妻。

 

1.2.4鄘风 

柏舟:卫世子死,父母欲夺嫁其妻,共姜守义自誓。

墙有茨:王室闺门淫乱,诗人作以刺之。

君子偕老:宣姜不善如此去,不称有如此之服饰。

桑中:卫俗淫乱,世族在位,相窃妻妾。

鹑之奔奔:刺宣姜与顽非匹偶而相从。

定之方中:美卫文公营立宫室,富盛其国。

蝃蝀:蝃蝀为比,言淫奔之恶,人不可道。应自守其贞信。

相鼠:鼠尚有皮,人不可无仪。

干旄:卫大夫乘此车马,招纳贤士,复兴卫国。

载驰:许穆夫人念故国覆亡,赋诗以言志。

 

1.2.5卫风 

淇奥:卫人美武公之德。

考槃:美贤者隐处涧谷之间,自誓不忘此乐。

硕人:美卫夫人庄姜。

氓:淫妇为人所弃,自叙其事,道悔恨之意。

竹竿:卫女嫁于诸侯,思归宁而不得。

芄兰:言其童子不知长于我。

河广:桓公夫人,归卫思襄公,义不可往。

伯兮:夫久从征役,妇人思之。

有狐:国乱民散,时寡妇欲嫁鳏夫,忧其无衣。

木瓜:赠微物,报重物,欲长以为好。

 

1.2.6王风 

黍离:周朝东迁后,行迈之人悲愤作歌

君子于役:丈夫行役于外,其妻思之。

君子阳阳:妇人喜夫归,室家和乐之诗。

扬之水:戍人思归之诗。

中谷有蓷:女子嫁人不淑之悲诗。

兔爰:周室衰微,诸侯背叛,君子不乐其生,而作此诗。

葛藟:政衰世乱,人民流散,求寄生于他家,而人不顾。

采葛:男女相思之诗。

大车:男女相爱,不敢同奔,矢以同死。

丘中有麻:男女约期之词。

 

1.2.7郑风 

缁衣: 郑桓公、武公相继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周人爱之,故作此诗。

将仲子:言女子敬畏父母乡人,故守礼而不淫乱。

叔于田:郑人美共叔段洵美且仁。

大叔于田:美共叔段好勇善战,御术精良。 

清人:郑军游戏离散之诗。因高克带领的清邑部队不积极备战御敌,故郑人作诗以刺。

羔裘:美其大夫之辞。

遵大路:淫妇为人所弃。

女曰鸡鸣:述夫妇相警戒为善。

有女同车:言与其所爱之女子同车。

山有扶苏:淫女戏所私者。

萚兮:男女相谑之辞。

狡童:女子为其所爱者弃,以至不能餐息。

褰裳:女子与其所爱者相谑之辞。

丰:女子悔未从所期之男子奔走。

东门之墠:刺乱也,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者也。 

风雨:风雨之时,女子与所期之男子相会,内心喜悦不止。

子衿:爱而未见,责其所期之人何以不来也。

扬之水:言兄弟相疑,妻子劝勉其相互信任、友爱和睦。

出其东门:赞美男子用情专一。

野有蔓草:男女相遇而相爱,自言适愿。

溱洧:男女相会偕游之辞。

 

1.2.8齐风 

鸡鸣:美贤妃劝勉君主夙兴勤政。

还: 刺哀公荒于田猎。

著:嫁者俟于著,刺齐俗不亲迎。

东方之日:描写男女于室中相就之诗。

东方未明:从仕于公者,感于辰夜劳苦,其君兴居无节,号令不时。

南山:刺齐襄公淫其妹,而鲁桓公不能禁。

甫田:刺时人好高骛远。

卢令:赞美猎者。

敝笱:刺鲁庄公不能防闲文姜,故归齐而从之者众也。

载驱:齐人刺文姜乘车而来会襄公。

猗嗟:赞美齐之甥形容修好,舞射俱臧。

 

1.2.9魏风 

葛屦:缝衣女为其主人制履制服,而其主人性褊急,以作此诗。

汾沮:洳此亦刺俭不中礼之诗。

园有桃:诗人忧其国小而无政,

陟岵:行役在外者,思其父母兄长,而夜不能寐。

十亩之间:政乱国危,贤者不乐仕与其朝,而思与其友归于农圃。 

伐檀:诗人叹真能不空食者。

硕鼠:百姓苦于重征厚敛,以硕鼠比其上位之人,而盼将适异国。

 

1.2.10唐风 

蟋蟀:唐民勤俭,不敢休。务闲之时,燕饮为乐,不忘其职。

山有枢:答前篇之意,不可不及时为乐。

扬之水:晋国内乱。

椒聊:美人如椒聊。

绸缪:男女失时,后得婚姻之礼。

杕杜:无兄弟者,伤其孤特,求助于人。

羔裘:对羔裘之人的不满。

鸨羽:民从征役,不得养父母。

无衣:武公赂王请命。

有杕之杜:好贤之人,恐不足以致之。

葛生:夫久役无归,妇无所依。

采苓:刺听谗之诗。

 

1.2.11秦风 

车邻:秦始有车马寺人,与君共燕乐你。

驷驖:秦车马之盛。

小戎:襄公率人征西戎,国人皆无所怨。

蒹葭:秋水方盛,在水一方之人,不可得。

终南:秦人美其君。

黄鸟:子车氏殉秦穆公,国人哀之。

晨风:夫不在而念之。扊扅之歌。

无衣:秦俗强悍 乐于战斗,其欢爱之心,足以相死。

渭阳:秦康公送别舅父。

权舆:贤者每食念无余,不能继其始。

 

1.2.12陈风 

宛丘:国人刺人常游宛丘之上,有情思,无威仪。

东门之枌:男女聚会歌舞,赋其事以相乐。

衡门:隐居自乐,无求者之词。

东门之池:男女会遇之词。

东门之杨:男女期会负约不至。

墓门:国人知其不良而不改。

防有鹊巢:男女有私,忧或间之。

月出:男女相悦相念之辞。

株林:民相与语,灵公淫乎夏姬。

泽陂:有美一人不可见,涕泗滂沱。

 

1.2.13桧风

羔裘:忧桧君乱礼失政。

素冠:哀伤丧礼之废,今不如昔。

隰有苌:楚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感于人生艰难,不如草木之无知。

匪风:周室衰微,贤人忧叹而作此诗。

 

1.2.14曹风 

蜉蝣:刺诗人玩细娱,忘远忧。

候人:刺君远君子,近小人。

鸤鸠:美君子用心均平专一。

 

(十五)豳风

七月:陈后稷、公刘风化之由,使之知稼穑之艰难。

鸱鸮:周公表忠心,谓管叔蔡叔勿毁王室。

东山:周公作诗劳归士。

破斧:从军之士,劳而不怨,美周公。

伐柯:周公东居,东人言此,表平日见之难。

九罭:周公东居,东人喜得见之。

狼跋:诗人美周公遭诽谤,不失常。

 

二、雅 

 

1.1雅篇的理解与大小雅之分

 

“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各有正变之别。”诗集传中将雅理解为正,言说王政所由废兴。所以王政有大有小,即被分为小雅,大雅。并进一步解释了小雅即是燕飨之乐;大雅为会朝之乐,受釐陈戒之辞。言说不是君王对下欢欣和悦,表达对与臣子的厚爱与重视。便是恭敬齐庄的贤臣,发挥先王的德行论事,多是赞美君王和警戒君王相辅相成的内容。且多是周公制作时所定的。

“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郑玄对于这一观点进行补充阐释。毛诗正义中孔颖达指出风雅颂的关系:“言其风动之初,则名之曰风。指其齐正之后,则名之曰雅。风俗既齐,然后德能容物,故功成乃谓之颂”,也就是说雅诗是描绘社会达到齐正状态之后的作品。

 

1.2正雅,变雅之分

 

诗经正义中将自《鹿鸣》至《菁菁者莪》为正小雅,自《文王》至《凫鹥》为正大雅;大雅《民劳》、小雅《六月》之后,皆谓之变雅。故大雅十八篇、小雅十六篇为正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风雅正变说》:“盖雅以述其政之美者为正,以刺其恶者为变也。文 武 之世不得有变风变雅;夷 、 厉 、 宣 、 幽 之世有变风未尝无正风,有变雅未尝无正雅也。”即是将雅篇中叙述美其执政者及辅佐之臣的诗歌为正,反之为变。朱夫子对于正变之别并没有做出过多的解释,只是说“事未必同,而各以其声附之。”也就是说与正雅说描绘阐述的内容多有相似的地方。

 

1.3雅篇总结

 

1.3.1鹿鸣之什 

鹿鸣:燕飨宾客之诗也,言嘉宾德音孔昭,旨酒、鼓乐和乐且湛,而示我以大道。(1.燕飨以通上下之情: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2.礼乐不备贤者不处:食之以礼,乐之以乐,将之以实,求之以诚,此所以得其心者也。贤者岂以币帛为悦哉?夫婚姻不备,则贞女不行也;礼乐不备,则贤者不处也。贤者不处,则岂得乐儿而尽其心乎?

四牡:劳使臣之诗,言周道倭迟,虽有怀归之心,仍劳于王事而不言,君探其情而做之。(1.燕飨以叙情闵劳:夫君之使臣,臣之事君,礼也。故为臣者,奔走于王事,特以尽其职分之所当为而已,何敢自以为劳哉!然,君之心则不敢以是而自安也。2. 臣之事上也,必先公而后私;君之劳臣也,必先恩而后义:思归者,私恩也;靡盬者,公义也;伤悲者,情思也。无私恩,非孝子也;无公义,非忠臣也。臣子不以私害公,不以家事辞王事。)

皇皇者华:遣使臣之诗,征夫每怀靡及,诹、谋、度、询,必咨于周。(范氏曰:王者遣使于四方,教之以咨诹善道,将以广聪明也。夫臣欲助其君之德,必求贤以有功。故臣能从善,则可以善君矣;臣能听谏,则可以谏君矣。未有不自治而能正君者也。

常棣:周公做燕兄弟之乐歌,闵管、蔡之失道,言兄弟之情甚笃,良朋无戎,今不如友生,愿兄弟既具,和乐且湛。(东莱吕氏曰:疏其所亲,而亲其所疏,此失其本心者也。故此诗反复言朋友不如兄弟,盖示之以亲疏之分,使之反循其本也。本心既得,则由亲及疏,秩然有序,兄弟之亲既笃,而朋友之义亦敦矣。)

伐木:燕朋友故旧之乐歌,言人不可无友,好友则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友贤不弃,不遗故旧,不失于乾餱,则民德归厚矣。

天保:燕其臣,天之安定我君,无不尔或承。

采薇:遣戍役之诗,言采薇以食,念归期之远,道其劳苦忧伤之情,虽劳不怨,虽忧而能励。

出车:劳还率之诗,伐玁狁,西戎,凯还而归,述出征,征夫往来所见为实,室家思念为虚怀。

杕杜:劳还役之诗,追述其未还之时,室家感时物(杕杜,杞等)之变,期逝不至,而多为恤。

 

南陔(笙诗)

白华(笙诗)

华黍(笙诗)

鱼丽:燕飨通用之乐歌,物(鲿鲨、鲂鳢、鰋鲤)旨、多、有,君子有酒,以优嘉宾。

 

1.3.2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燕飨通用之乐歌,南有嘉鱼,与嘉宾共之,道主人“甘瓠累之”且乐宾之意。

崇丘(笙诗)

南山有台:燕飨通用之乐歌,言南山有台,北山有莱,道主人尊宾之乐,祝其德寿,保艾尔后。

由仪(笙诗)

蓼萧:初燕天子之歌,言蓼彼萧斯,零露湑兮,见君子喜之,祝其令德寿岂。

湛露:天子燕诸侯之诗,厌厌夜饮,虽醉令仪德。(1.饮多而不乱,德足以将之:曾氏曰,前两章言厌厌夜饮,后两章言令德令仪。虽过三爵,亦可谓不继以淫。)

彤弓:天子燕有功诸侯而赐以弓矢,设钟鼓,一朝忙。

菁菁者莪:燕宾客之诗,言菁菁者莪,在彼中阿。见君子喜百锡朋,心得以休。

六月:玁狁孔炽,命尹吉甫六月出师,素整周军,共武之服。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大原。尹吉甫为宪,旋归燕喜,以定王国。

采芑:王命方叔南征,军行采芑而食,旂旐央央,见车马之美,军容之盛。伐蛮荆,执讯获丑,显允方叔。

车攻:宣王修车马,备器械,狩于圃田,选徒以猎。诸侯朝会于东都,会同田猎见其善射御,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吉日:宣王以戊辰之日祭马祖,遂择其马,至天子所,射而获禽,以御宾客。(1.叙田猎之意:东莱吕氏曰:“车攻、吉旦所以为复古者,何也?盖蒐狩之礼,可以见王赋之复焉,可以见军实之盛焉,可以见师律之严焉,可以见上下之情焉,可以见综理之周焉。欲明文武之功业者,此亦足以观矣。)

 

1.3.3鸿雁之什

鸿雁:周室中衰,万民离散,宣王能能劳来、还定、安集之。

庭燎:王将起视朝,不安于寝,而问夜之早晚,似君子至止,鸾声锵锵。

沔水:忧乱之诗,谗言如沔水、飞隼不止,心忧之家邦,敬友勿兴。鹤鸣:鹤鸣,鱼潜,檀萚,石错,触类而长天下之理。(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理成焉。”)

祈父:军士怨于久役,故呼祈父而告: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有母尸饔。

白驹:贤者之去不可留,托其所乘之驹,食我场苗而絷维之,勉尔遁思,毋有遐心。

黄鸟:民适异国,不得其所,托黄鸟以告归。

我行其野:民适异国而就尔婚,尔不我畜,亦祗以异,遂复家邦。(1.六行教民:王氏曰:“先王躬行仁义以道民,厚矣,犹以为未也,又建官置师,以孝、友、睦、姻、任、恤六行教民。为其有父母也,故教以孝;为其有兄弟也,故教以友;为其有同姓也,故教以睦;为其有异姓也,故教以姻;为邻里乡党相保相爱也,故教以任;相赒相救也,故教以恤。以为徒教之或不率也,故使官师以时书其德行而劝之。以为徒劝之或不率也,于是乎有不孝、不睦、不姻、不弟、不任、不恤之刑焉。方是时也,安有如此诗所刺之民乎!”)

斯干:筑室既成,而燕饮以落之,兄弟相好。筑室严正、坚固,爰笑爰语,君子之所,颂其梦兆有祥,为君为王。

无羊:牧事有成,牛羊驯扰从人,尔牲则具,梦人乃是鱼,示实维丰年,室家溱溱。

 

1.3.4节南山之什 

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而其所为不善,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家父作颂,刺尹氏之致乱,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正月:民之讹言四起,使我心忧,无辜之人为臣仆,哀今之人,以褒姒为虺蜴。念国之为虐,彼有美物而我惸独。

十月之交: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今之人不自警,小人用事于外,妻蛊惑王心,黾勉从皇父之役,无罪而遭馋,虽劳苦如此,天命不彻,不敢自逸。

雨无正:饥馑斩伐四国,正大夫离散,小臣不肯夙夜,王不肯听忠言。直道得罪于君,枉道见怨于友,巧言者,俾躬处休。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小旻:大夫以王惑于邪谋,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任有善者从其政,需戒慎行之。

小宛:大夫忧时乱,以螟蛉、蜾蠃相戒,慎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小弁:幽王信谗而废太子,心之忧矣,云如之何?不属于毛?不罹于里?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巧言:大夫伤于谗,无所控告,而诉之于天:无罪之人,何遭此大罪?君子信盗酿灾殃。然其人终将自息。

何人斯:暴公为卿士,而谮苏公,苏公以喻风、梁斥之,不见当年合乐之人,有靦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巷伯:时有遭馋而被宫刑为巷伯,忠告其人,共敬戒之。

 

1.3.5谷风之什 

谷风:朋友相怨之诗,岂可忘大德而思小怨乎?

蓼莪:人民劳苦,孝子不得终养,莪非今之莪,父母生我劬劳,而重自哀伤。

大东:东国困役伤财,谭大夫作以告病,言君子所视,小人所履。今顾之而出涕者,东方赋役,莫不是由西输于周。

四月:先祖胡宁忍予?为何我遭此害?非鸟类翰飞戾天,非鱼类潜逃鱼渊,作诗以告哀也。

北山:使役不均,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我从事独贤。

无将大车:将大车则尘污,行役劳苦而忧思自疧。

小明:二月西征,至于岁莫而不归,呼天而诉,复年寮友之处,自言其畏罪而不敢归。

鼓钟:幽王鼓钟淮水之上,流连忘返,闻着思古之君子而伤,不能忘也。

楚茨: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其宗庙之祭,受福之节,致详致备。

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万寿无疆。

 

1.3.6甫田之什

甫田:甫田岁取十千,存新散旧,补不足、助不给。奉方社田祖,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大田:大田而种多,耕之以勤,种之以时,生者皆直大,顺曾孙之所欲。

瞻彼洛矣:天子至洛水之上,御戎服而起六师,诸侯美之。

裳裳者华:天子美诸侯如裳裳者华,见之写,是以有誉庆。

桑扈:天子燕诸侯,如桑扈美之,为万邦宪,万福来求。(交际之间无所傲慢,则我无事于求福,而福反来求我。)

鸳鸯:诸侯答天子,鸳鸯于飞,乘马在厩,君子万年。

頍弁:燕兄弟亲戚,既见君子则悦,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车舝:燕乐新婚,鲜我觏尔,我心写兮。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青蝇:以青蝇飞声比之,戒王勿听谗言。

宾之初筵:卫武公饮酒悔过,初筵之盛,弓矢斯张,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1.3.7鱼藻之什 

鱼藻:诸侯美天子,鱼在藻安,王在京乐。

采菽:天子答诸侯,采菽必以筐莒盛之,君子来朝必赐予之。

角弓:刺王不亲九族,而好谗佞,使宗族相怨。

菀柳:王者暴虐,诸侯不朝,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都人士:乱离之后,人不复见昔日都邑之美,人物仪容之美而叹息。

采绿:妇人思君子,不专于采绿,思念之深。

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功成则宣王之心安。

隰桑:喜见君子,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白华:幽王的褒姒而黜申后,何之子之远,而俾我独邪?

绵蛮:微贱劳苦而托黄鸟而思之。

瓠叶:燕饮之诗,主人之炮兔肉,与宾客饮酒共之。

渐渐之石:将帅出征,灯渐渐之石,不堪劳苦,不皇他矣。

苕之华:逢周室之衰,如苕附物而生,民鲜能饱。

何草不黄:从役之人如野兽而不暇归,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1.4大雅

 

1.4.1文王之什

文王:周人追述文王之德纯亦不已,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

大明:天命无常,惟德是与,成王陈文武之命,先王之德、功业,明君之所以不易。

绵:周公戒成王,追述大王始迁岐周,授田于民,做宗庙,治宫室以开王业,而文王服昆夷而受天命。

棫朴:颂文王之德,为人所归,有以振作纲纪天下之人。

旱麓:咏歌文王之德,干禄岂弟,求福不回。

思齐:歌文王之孝,颂大任庄敬,太姒又能继德音,而小子有造。

皇矣:叙大王,大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

灵台:文王之台,有台池鸟兽、钟鼓之乐庶民皆乐而来作之。

下武:美武王能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而有天下。

文王有声:文王之有声,盖求天下安宁,述文王迁丰,武迁镐京之事。

 

1.4.2生民之什 

生民:姜嫄出祀郊谋,其始生之祥。明其受命于天,固有以异于常人也。见大人迹而履其拇,震动有娠,乃周人所由以生之始也。周公制礼,尊后稷以配天。

行苇:燕父兄耆老,设席殷勤笃厚,或献或酢,或燔或炙,或歌或咢。饮其酒而得老寿,以介景福。

既醉:父兄所以答行苇,享其饮食恩意之厚,而原其受福如此。

凫鹥:祭之明日,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公尸燕饮,福禄来成。

假乐:王之德,既宜民人而受天禄,天反复眷顾王而不厌,保之佑之命之,而又申重之。

公刘:旧召康公以成王将莅政,当戒以民事,故咏公刘之事以告笃公刘,迁豳开疆创业之德。

泂酌:邵康公戒成王,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卷阿:成王游歌于卷阿之上,使尔终其寿命,似先君始善而始终。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忧时感事,故无纵诡随,则无良之人肃,而寇虐无長之人止。然后柔远能迩,而王室定矣。

板:王命板板而不用谏,贤人不得所用,百姓愁苦不堪,天无所不及,不可以不敬。

 

1.4.3荡之什 

荡:暴虐聚敛之臣在位用事,托于文王所以嗟叹殷纣,百姓如沸如羹,需善道而终。

云汉:天降丧乱,饥馑荐至,宣王敬祀神。

崧高:宣王之舅申伯出封于谢,尹吉甫作诗以诵之。

烝民:仲山甫以柔嘉为则,内出纳王命,外经营四方。宣王命其筑城于齐,尹吉甫作诗以送之。

韩奕:韩侯初立来朝,始受王命而归,又娶韩姞淑女,奄受北国以献天子。

江汉:王命邵穆公平淮南之夷,治其疆界,答天子之美命,祝天子以万寿。

常武:宣王诏命皇父,程伯休父,亲征徐土,其师威仪浩荡,而惠此南国,平定四方。

瞻仰:此幽王嬖褒姒,哲妇倾城。

召旻:此幽王任用小人,不尚有旧,以致国家饥馑侵削也。

 

三、颂

 

1.1颂篇的理解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是比拟和赞美盛大之德的容貌,以人间万物群生的各得其所来虔敬地告诉神明。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

 

1.2周颂

 

1.2.1清庙之什 

赞文王之德:清庙、维天之命(文王之德之纯)、维清

烈文:天子献助祭诸侯,前王之德不充,而继序其皇之

祭大王:天作

祭成王之德:昊天有成命

祭文王:我将

时迈:巡守震之,怀柔百神以祭告。

赞武王之德:执竞

赞后稷之德:思文

 

1.2.2臣工之什 

戒农官之诗:臣工、噫嘻

振鹭:二王之后,来周助祭无射,勉其后以永终誉。

丰年:丰年黍稌億秭,烝祖洽禮而受福。

有瞽:有瞽之人在庭,鼓乐而先祖是听。

潜:漆沮多鱼,祭祀以求福。

雝:武王庙祭,颂文王宣哲,克昌厥后之德。

载见:诸侯助祭于武王庙,使我继明以至于纯嘏。

有客:周既灭商,封微子于宋,以祀先王,而以客礼待之,不敢臣也。

武:周公象武王之武功,歌此诗以颂之。

 

1.2.3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成王免丧,始朝于先王之庙。

访落:既朝于庙,以道访群臣之意。

敬之:成王受群臣之戒,天命不易,不可以不敬。

小毖:成王自言,以谨后患,以谨于毖。

述稼穑之事以奉先祖祭祀:载芟、良耜

丝衣:祭而饮酒,不吴不敖,则能胡考之休。

颂武王代商之功:酌、桓。

赉:颂文王之勤,武王将承其业而绎思。

般:美周之山岳、西河,时周之命。

 

1.3鲁颂

 

1.3.1駉之什 

駉:颂僖公之诗,言其马匹之盛以见其能俭以足用,有远虑而无荒淫

有駜、泮水:皆燕飲頌禱之辭,颂僖公之文武德业

閟宫:继承祖业,振兴鲁国,恢复疆土,修筑宗庙。

 

1.4商颂

那、烈祖:祭祀成汤之乐

玄鸟:祭祀宗庙而追述商人之所由生,以及其有天下之初。

长发:商世世有明哲之君,其受命之详,发见也久矣。

殷武:祀高宗之乐。

   

四、总结

 

1.1诗经的写作手法

 

1.1.1赋 

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1.1.2比

用朱夫子说“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1.1.3兴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 “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由于“兴 ”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五、结语

 

《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后世史学家的史书叙述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部分依据了《诗经》的记载。《大雅》的《生民》,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氏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争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氏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事等多方面情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以上是学生的诗经概述,还有许多地方总结的不够到位,不够详细,还会进行反复的修改,请院长、老师们批评指正。

 

 

评语:文章结构完整,气象初备。内容论述与概括总结相结合,既有深入之思考与总结,亦有基本篇意之概括。相关问题之摘要与探讨,亦每得要点。语言清通,行文流畅,可谓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