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学院动态

国学院学子作文选之《诗经》概述—刘佳明

国学院学子作文选之《诗经》概述刘佳明

《诗经》概述

《国风》


一、《周南》 

 

1.概括:

因太王始居之地,故其国号曰周。《周南》一篇所收入乡党伦理之诗1首,男女之诗4首,国事民生之诗4首,道德礼仪之诗2首。共计11首。 

 

2.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

《葛覃》言太姒望葛覃而思归,赞美其不忘父母家乡之情。 

 

(2)男女夫妇之情

《关雎》赞美文王与太姒爱情,该诗正其人伦之始,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也。

《卷耳》文王远行,后妃思念而作是诗。虽为地位高贵,亦不失夫妻之间的情感。

《桃夭》赞美女子出嫁宜其家人,为后世树立女子的良好品德。

《汉广》欲求女而不得之诗,赞美男女皆守其礼仪,不做违礼之事。

 

(3)君国民生之事

《芣苢》采菜之诗,体现出人民对务农劳动的热爱。

《螽斯》庆祝王宮多子多福,非至德,谁能作诗以赞美之?

《兔罝》赞美国家的勇武之士,引导社会保家卫国最光荣的价值导向。

《汝坟》言商末政治昏暗,人民以周王室为父母。启发后世推行仁政。

 

(4)道德礼仪之则

《樛木》文王有难,后妃祝福之诗。言有德之人必有福履绥之。

《麟之趾》以仁兽麒麟比喻周朝执政者之宽厚爱民,劝勉后世为政者当有德行。

 

3. 总结:本风为国风之首篇,也是正风之一,全篇因文王夫妇之化多赞美文王及其后妃太姒。赞美文王的诗主要在其德行教化、敦厚爱民、性情中道,赞太姒主要在其德配王室、勤劳贤淑、不忘乡土等美德。通篇均为赞美而无讽刺,正如草之初生,人之初始一般纯善纯美,这也是正风的最大特点。

 

二、《召南》

 

1. 概括:

《邵南》一篇所收入男女之诗4首,国事民生之诗8首,道德礼仪之诗2首。共计14首。

 

2.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

 

2)男女夫妇之情

《鹊巢》赞美男女合婚之诗,言男女当婚姻以礼,相处有道。

《草虫》女子思念丈夫远行之诗,赞美彼此间的良好情感。

《野有死麕》描写男女淳朴、美好的爱情之诗。

《江有汜》商妇为人所弃而无怼之诗。 

 

(3)君国民生之事

《采蘩》描写人民辛勤劳动的诗。

《甘棠》人民思念邵伯,故爱屋及乌,不忍伐其甘棠之诗。

《羔羊》赞美官场人员雍容形象的诗。

《殷其靁》赞美君子为国尽职尽责、笃恭笃敬的诗。

《墂有梅》描写到了适婚年龄未找到配偶的女子的急切心理。反映出大龄剩(男)女这个群体的婚配问题。

《小星》描写公务之人的劳苦,虽苦不怨,可见王室开明。

《何彼襛矣》描写并赞美王侯之间联姻之事。

《驺虞》赞美掌管天子园囿的鸟兽之官,暗誉天子的圣明。 

 

(4)道德礼仪之则

《采蘋》描写并赞美人们的生活和一些礼仪。

《行露》言女子之贞洁守礼,不可亵渎。 

 

4. 总结:

同为正风,《邵南》与《周南》之不同在于对社会上负面的事情有所记述,如《行露》之冤狱、《小星》之劳苦、《江有汜》之其后也悔,但与《周南》相同的是不管在什么情形下,作诗者以及诗旨均不失性情之正,无变风淫乱偏邪之弊。由此可见,虽为盛世,然不免有缺陷之处,虽有缺陷,但如何守其正道,这便是通过《邵南》一篇给我们的启示。

 

三、《邶风》

 

 1.概括:

《邶风》一篇所收入乡党伦理之诗2首,男女之诗3首,国事民生之诗13首,道德礼仪之诗1首。共计19首。

 

3.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

《凯风》有七子之母仍不能安其室,为孝子之自责。

《泉水》卫女嫁于诸侯,思归宁而不得。言不失感情而守其礼仪。 

 

(2)男女夫妇之情

《雄雉》妇人思念征战于外的丈夫之诗。

《谷风》弃婚之诗,悯其妇人而刺其轻夫。

《静女》男女相期会之诗,体现出当时青年男女的约会风貌。

 

(3)君国民生之事

《柏舟》言贤臣忧谗悯乱,而末能自远的无奈悲楚之情。

《绿衣》卫庄姜伤嫡妾失位也。

《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

《日月》卫庄姜伤己不见答于庄公也。

《终风》卫庄姜伤所遇不淑也。

《击鼓》卫戍卒思归不得也。体现出战争的疾苦,使人民无法达成所愿。

《式微》黎候失国寓于卫,其臣劝阻归国。

《旄丘》感叹黎之君臣流离琐尾之状。

《简兮》贤者不得志而仕于伶官,自嘲之诗。

《北门》言卫贤者处暗世、事暗君,不得其志。

《北风》言国家危乱将至,欲与相好之人去而避之。

《新台》、《二子乘舟》均为讽刺卫国君上与宣姜之乱。 

 

(4)道德礼仪之则

《匏有苦叶》刺乱世礼义渐灭,世衰道微。

 

3. 总结:

通过《邶风》一篇,我们可以看到其国家之危乱,世道之衰微。于是在这一忽明忽暗的大环境下,展开了全风的叙述。正因为世道昏暗,便出现有子七人不能慰劳母心;便出现被弃之妇人;便出现女子思念久征之夫而不得见。便出现欲与所爱之人携手避世的想法。由此可见,政治和民生是分不开的。

 

四、《鄘风》

 

1. 概括:

《鄘风》一篇所收入乡党伦理之诗2首,男女之诗3首,国事民生之诗2首,道德礼仪之诗3首。共计10首。

 

2.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

《鹑之奔奔》以鹑鹊相随刺卫公之淫乱,警示长上兄辈不可无德,无德将使其子弟蒙羞而不欲亲近。

《载驰》言许夫人怀父母之邦,诗旨在赞美以中道之礼节其情思。 

 

(2)男女夫妇之情

《柏舟》言女子虽忠贞丈夫,然敬畏父母之命而不得长相守。启发后人在爱情的忠诚与子女孝道之间取舍与并存的关系。

《桑中》讽刺一男思三女之淫乱,警男人不可二三其德。

《蝃蝀》以彩虹喻指淫奔之不祥,警女子守其贞信之节。

 

(3)君国民生之事

《君子偕老》言卫公与宣姜理当有其夫妇之仪,伤其淫靡而无礼。警一国之君当正伦常,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定之方中》赞美卫文公之德能安其社稷人民。为领导者树立榜样。

 

(4)道德礼仪之则

《墙有茨》刺宣姜私通之无礼无耻,无礼无耻则坏风乱俗,不可不慎。

《相鼠》亦刺人之无礼仪羞耻,不如死而无祸于世。

《干旄》赞为政之人亲贤,教人礼贤下士。 

 

3. 总结:

此篇与《邶风》相近,但是通过诗中描写的政治情况没有前者那么昏暗,虽有宣公、宣姜之负面人物,但也有卫文公这般有贤德的统治者,受到人民的赞美。描写世事的各类诗篇也较前风缓和,但讽刺之诗仍然很多,疾恶的情感依旧很强烈。 

 

五、《卫风》 

 

1. 概括:

《卫风》一篇所收入乡党伦理之诗2首,男女之诗2首,国事民生之诗3首,道德礼仪之诗3首。共计10首。

 

2.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

《竹竿》言卫女思归宁父母而不得,游子当怀父母乡土。

《河广》是宋桓夫人思乡之诗,与《竹竿》同意。 

 

(2)男女夫妇之情

《氓》妇人所作弃婚之诗,劝男子不可二三其德,要守爱情之诚信与责任,无作喜新厌旧之辈,亦警婚姻当以礼而成,免受诸悔。

《伯兮》为妻子思念丈夫之诗,赞美其忠贞。 

 

(3)君国民生之事

《淇奥》赞美卫武公,国君之德当效于此。

《硕人》闵庄姜也,言一国之夫人当如庄姜之贤淑。

《有狐》言寡妇见鳏而欲嫁,反应社会丧偶老人群体的需求。 

 

(4)道德礼仪之则

《考槃》赞美贤人隐士之诗,树立了正确社会道德价值取向。

《笂兰》刺卫惠公之诗,言在上位者不可傲慢无礼。

《木瓜》言受恩图报之礼。

 

3. 总结:

此风较变风前两首相比,政治比较开明,有卫武公、庄姜等有德之人,故赞美之诗居多。本风思怀之诗较多,如嫁女思宁,妇人思征夫等等,可以从侧面看出,卫地接近中原,是四方往来之地,其性情也如中原般温和中道,有王室之气。

 

六、《王风》

 

1. 概括:

《王风》一篇所收入男女之诗3首,国事民生之诗6首,道德礼仪之诗1首。共计10首。

 

2.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

 

(2)男女夫妇之情

《中谷有藬》言女子遇人不淑,警其择偶若不当,则有悲愤之结果。

《采葛》男女相思之诗,言情感之含蓄委婉而强烈。

《丘中有麻》表达对情人的思念。

 

(3)君国民生之事

《黍离》诗人望黍苗而哀周之颠覆,感叹士大夫对国家的情怀与追思。

《君子于役》妇人思征夫,警戒征战使人民陷入分离的痛苦。

《君子阳阳》妇人乐夫归,劝勉为政者避免征战,如此人民则可安其居而乐其道。

《扬之水》从役丈夫思家之情,刺其君恩如水,不泽人民,使其陷入劳役之苦。

《兔爰》王室衰微,君子不乐其生,悲叹天下之昏暗。

《葛藟》言因世衰民散,使人流离失所,刺政治之失德也。

 

(4)道德礼仪之则

《大车》言私奔畏其大夫而不敢违礼。反映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的道理。

 

3. 总结:

从《黍离》一篇开始,为我们学习者描绘出宗周既灭后王室衰落、草木凋零的样貌。在这样的环境下,礼乐也随之衰落,人民的幸福感也今不如昔了。《扬之水》频兴劳役,《大车》不知礼仪,《中谷有蓷》遇人不淑,都是对世衰的反应,因此《兔爰》苦叹“尚寐无吪”,是可以理解的了。

 

七、《郑风》

 

1. 概括:

《郑风》一篇所收入乡党伦理之诗1首,男女之诗14首,国事民生之诗4首,道德礼仪之诗2首。共计21首。 

 

2.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扬之水》言兄弟相疑,劝勉至亲骨肉之间相互信任、友爱和睦。

 

(2)男女夫妇之情

《遵大路》言淫妇为人所弃,告诫择偶不以礼往往会遇到渣男、渣女。

《女曰鸡鸣》述贤夫妇相警戒为善,成为夫妻之间相处的榜样。

《有女同车》言与爱慕女子同车,在赞美女子之辞中表露出以美丽、娴雅、德音为审美价值导向。

《山有扶苏》、《萚兮》、《狡童》皆是男女相戏谑、打情骂俏之辞,朱子以其轻慢无礼的淫辞作为反面教材。

《褰裳》言女子对男子表明己意,也是历史最早“欲擒故纵”的心理博弈战术,但是在儒家的角度来看,是不和乎道与礼的。

《丰》、《东门之墠》均为男女相恋之诗,刺其淫乱也。

《风雨》言女子得见爱人之欣喜。也同时以“风雨如晦”暗喻居于乱世而不改其节,把男人的安全感与丈夫之气体现的淋漓尽致。

《子衿》言女子等待心爱的男子,描写出女子何其的专一单纯,劝勉男士不负期许、同心同德。

《出其东门》赞美男子不慕非礼、德行不二。

《野有蔓草》、《溱洧》亦是男女相会、相遇之辞。 

 

(3)君国民生之事

《叔于田》、《大叔于田》皆是赞美主人公段,对其形象、样貌、气质的描写可谓跃然纸上,见其国人对他的爱戴。

《清人》刺清邑之士无礼,警戒为政管理不可疏忽,以至逍遥散漫不能安定。《羔裘》赞大夫德佩其服,言德行一定与地位相配。

 

(4)道德礼仪之则

《缁衣》为郑君礼贤下士之词,可见其礼仪完备,可圈可点。

《将仲子》言女子敬畏父母乡人,故守礼而不淫乱。

 

3. 总结:

古人皆曰:“郑声淫”,诚然,《郑风》全篇21首,而男女之诗占14首之多,由于郑国位居中原,土地环境温润安宁,经济生产富足,则人民在满足之余自然而然把关注点就放在了男女之事上了。反观秦国燕国,地处西北之隅,生活环境艰难,又有外族之患,因此则有“韧金革,死而不厌”的风气。因此风气和地域息息相关。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男女之诗中,虽然有淫奔之诗、淫乱之辞,然也有一些男女性情之正的诗,诸如:《女曰鸡鸣》、《风雨》、《出其东门》之类,也有单单描写情感样貌的诗,如《子衿》、《野有蔓草》、《溱洧》等。郑国虽然对男女之情最为开放,但是仍受宗周礼仪的教化,亦可发乎情而止乎礼,如《将仲子》一篇。

 

八、《齐风》

 

1. 概括:

《齐风》一篇所收入乡党伦理之诗1首,男女之诗1首,国事民生之诗6首,道德礼仪之诗3首。共计11首。

 

2.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

《甫田》兄长挂念晚辈之诗,体现出兄弟的情感。

 

(2)男女夫妇之情

《东方之日》描写室家女子之贤淑。

 

(3)君国民生之事

《鸡鸣》赞美国君夫人之贤德,树立了“贤内助”的责任。

《东方未明》讽刺国君无节,警戒为政者不应视民如犬马。

《南山》讽刺齐襄公淫其妹,而其子鲁公不能禁,警戒为政者需要具备智慧、勇气与礼仪。

《敝笱》刺鲁庄公不能防闲文姜。亦是为政者的责任与过失。

《载驱》讽刺文姜淫乱而无礼。

《猗嗟》刺鲁庄公虽才貌出众,仍不可谏诤父母之过,言为政者之大节。 

 

(4)道德礼仪之则

《还》表面在赞美猎人之词,但诗旨在不可以常为夸。

《著》述齐国不亲迎之诗,言其不守礼教的行为。

《卢令》与《还》之诗旨同。

 

3. 总结:

皆知,齐国为吕尚之封地,鲁国为周公之子的封地。纵观《齐风》,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虽然是华夏重要大国,但是礼仪的风化已经随着国君的昏庸逐渐衰落。从齐鲁的联姻之乱中可以看出,国君又不能爱民如子,则有《东方未明》之怨。人民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影响,开始以常为夸,不以德为夸,如《还》、《卢令》等诗所述。《著》也记录了礼乐之疏忽,受到一定成度的破坏。 

 

九、《魏风》

 

1. 概括:

《魏风》一篇所收入乡党伦理之诗1首,国事民生之诗4首,道德礼仪之诗2首。共7首。

 

2.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陟岵》言父母兄弟对从役之人的挂念。

 

(2)男女夫妇之情<

 

(3)君国民生之事

《园有桃》诗人忧其国小而无政,启发后人应该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十亩之间》赞美隐逸之诗,反应出其国家政治之不明,挂冠归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伐檀》讽刺尸位素餐的“君子”,警戒在上位之人不可没有作为。

《硕鼠》以为政者比作“硕鼠”,讽其残贼之政。孟子曰“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4)道德礼仪之则

《葛屦》讽刺“好人”俭啬,告诫人民不可以吝啬害其礼义。

《汾沮洳》亦是讽刺俭而不中礼之诗,《大学》云:“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之谓也。

 

3. 总结:

魏风七首诗,没有一首为赞美之辞,皆是表达忧患厌恶的情感,从《十亩之间》中表露欲挂冠归隐可以看到政治之不明,从《硕鼠》中表露出对统治者的厌恶可以看出其虐民之甚;人民从役之久,故有“尚慎旃哉,犹来无死”之忧患;但在这暗世之中,也有《园有桃》这般心忧国家的贤人,成为国家的一束明亮之光。

 

十、《唐风》 

 

1. 概括:

《唐风》一篇所收入乡党伦理之诗1首,男女之诗2首,国事民生之诗8首,道德礼仪之诗1首。共计10首。

 

2.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

《杕杜》言无兄弟之人自伤其孤特,谓兄弟之可贵,不可不珍惜。

 

(2)男女夫妇之情

《绸缪》男女朴素而真挚的情诗,赞美爱情的纯真洁白。

《葛生》妇人悼亡征夫之诗,树立男子为国殉职、女子忠信坚守的形象,可歌可泣。

 

(3)君国民生之事

《蟋蟀》为唐人岁暮述怀之诗。歌颂劳逸结合,倡导人民及时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不可劳苦过度、但要好乐无荒。

《山有枢》与上篇相同,告诫人们张弛有度,雅志以解忧。并把握好俭和用的中道。

《扬之水》体现出人民对“君子”的爱戴与担忧的复杂感情。

《椒聊》赞美妇女多子,歌颂民族生育繁衍能力的崇高与美好。

《羔裘》晋人讽刺其君主在位而不恤其民,对后世有警戒意义。

《鸨羽》讽刺征役劳苦人民之诗,告诉为政者们好战,则百姓不得以养其父母,因此孟子提倡“王道政治”。

《无衣》美其晋武公也。

《采苓》刺听谗也,警戒社会上散布谗言的小人。 

 

(4)道德礼仪之则

《有杕之杜》好贤之诗,招贤人之礼。 

 

3. 总结:

观唐风十首,可以感受到这一个地区的人民是何其地热爱生活!从《蟋蟀》“今我不乐,日月其著......好乐无荒,良士句句”到《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再到《椒聊》对生育繁衍的期许都可以看出,人民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并非及时行乐,而是对幸福的追求,因此并不是负面的。从《绸缪》中表达的爱情观来看,也是特别的纯正,无有淫溺。《葛生》更加地可歌可泣,令今人唏嘘。

 

十一、《秦风》 

1. 概括:

《秦风》一篇所收入男女之诗1首,国事民生之诗9首。共计10首。

 

2.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

 

(2)男女夫妇之情

《晨风》此诗写妇女担心外出的丈夫已将她遗忘和抛弃。

 

(3)君国民生之事

《车邻》赞美君主之仪容可尊,不与人同。是言为政者之形象建设。

《驷驖》赞美王公贵族之仪容形象。

《小戎》怀西征之将士。而作是诗。

《蒹葭》惜招贤难至也。体现秦国好贤才的优点。

《终南》一诗,赞美并祝福有德行有作为的君主。

《黄鸟》悯其穆公殉葬之三子。反映出秦国陪葬的丑恶礼法。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无衣》言秦人乐于为王征战复仇,体现出秦国人的尚战精神,故“孔子西行不入秦”,君子当不以征伐为乐。

《渭阳》康公送别舅氏重耳归晋之诗。为秦重要国事。

《权輿》刺康公待贤礼衰。 

 

(4)道德礼仪之则<>

 

3. 总结:

秦国的风气从该篇中可以看出,十分的崇尚勇武,儿女情长的诗则少之又少。从《车邻》、《终南》中可看出秦君的气度,从《无衣》、《小戎》中可看出秦国将士的风范,从《蒹葭》、《渭阳》又可以看出秦国礼仪政策的样貌,总而言之,是一副泱泱大国的风采。但是《黄鸟》记录了殉葬的恶行,这代表了秦国地处偏远,逐渐缺失了中原的君子之德,仁义思想,转而变得好勇武、杀戮,成为虎狼之师。将《权輿》结尾则是叹其礼乐渐衰,所以孔夫子终身未至秦国,原因在此。

 

十二、《陈风》

 

1. 概括:《陈风》一篇所收入男女之诗5首,国事民生之诗4首,道德礼仪之诗1首。共计10首。

 

2.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

 

(2)男女夫妇之情

《东门之池》为男女会遇之词也,以言语、和歌为乐。

《东门之杨》是男女期会不至以起兴。其审美价值、意境把握十分可贵。

《防有鹊巢》谓男女之间所产生的闲言碎语的恐惧与无奈。

《月出》思念女子之词,以皎月比喻爱人的容貌,为后人构建了意向系统。

《泽陂》言思美人而伤不能见,体现出女子之庄重有修养。 

 

(3)君国民生之事

《宛丘》刺上位游荡无道之诗。

《东门之枌》言巫术盛行,反应出陈国的社会风气。

《横门》谓隐者无求而自乐。劝勉士人不为流俗,心有所定。

《株林》刺陈灵公之无道,警示为政者。 

 

(4)道德礼仪之则

《墓门》警戒恶人必无善终。勉其悔改迁善。

 

3. 总结:

陈国是小国,因此诗文中表达的气象与秦国、齐国的诗文相比自然不及。但是也有其优长之处,如对男女之诗的描写,极其细腻美好,甚至与《郑风》诸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文学价值的高度是不容置疑的。另一方面从道德层面来看,其情感也是比较中正的。从《宛丘》、《株林》、《墓门》等作品中看出君主的无所作为,这也是陈国后来被吞并的原因吧!

 

十三、《桧风》 

1. 概括:

《桧风》一篇所收入国事民生之诗3首,道德礼仪之诗1首。共计4首。

 

2.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

 

(2)男女夫妇之情<>

 

(3)君国民生之事

《羔裘》忧桧君乱礼而失政。

《隰有苌楚》乱世之人忧苦,自叹不如草木之无知无忧。反应社会政治的不明。

《匪风》周室衰微,贤人忧怀之诗。

 

(4)道德礼仪之则

《素冠》哀伤丧礼之废,今不如昔。故夫子一生欲复兴周礼而深切。 

 

3. 总结:

桧风共四首,《羔裘》、《素冠》言礼仪之衰坏,《匪风》伤宗周之不在,《隰有苌楚》则感叹人生之忧苦,可见其衰落惨淡之甚。 

 

十四、《曹风》

 

1. 概括:

《曹风》一篇所收入国事民生之诗3首,道德礼仪之诗1首。共计4首。 

 

2.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

 

(2)男女夫妇之情<

 

3)君国民生之事

《蜉蝣》以蜉蝣喻人之耽乐而警戒之。

《候人》刺曹君远君子而近小人。《出师表》云:“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

《下泉》士大夫感叹怀念宗周之诗。 

 

4)道德礼仪之则

《鸤鸠》美君子其仪如一可正四国。言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3. 总结:曹风四首诗,与前桧风相近,然衰败悲怀之感较浅。又有《鸤鸠》一篇赞美君子之诗,可见与前面篇章有所不同。

 

十五、《豳风》 

 

1. 概括:《豳风》一篇所收入国事民生之诗7首。共计7首。

 

2. 讽咏内容:

 

(1)父兄乡土之伦<

 

(2)男女夫妇之情<

 

(3)君国民生之事

《七月》为周公述后稷、公刘之业,传教化授民时。告诫后人天道有常,民秉其彝,与时咸宜,人伦敦睦的道理。

《鸱鸮》周公心忧天下,故以鸟自比,表述自己的心志。

《东山》言周公慰劳其征归之将士,使其安居乐业,为后世为政者劳归做出表率。

《破斧》美周公伐罪救民也。言圣王之行,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伐柯》言人人欲见周公而不易。

《九罭》言周公将西归,东人不舍而欲留之。

《狼跋》言周公遭受诽谤的不容易。 

 

(4)道德礼仪之则<>

 

3. 总结:

豳风七首诗皆是与周公有关的,在记述其功绩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人民对周公的爱戴。《七月》敬授人时,《鸱鸮》心忧天下,《东山》爱将士如子,《破斧》德化四国,《伐柯》人人欲见,《九罭》去之不舍,《狼跋》平其讥诽,皆是言周公光辉的形象。孔夫子之所以称周公为圣王由此可见了。  

 

《小雅》
相对于前面的《国风》,小雅的篇章数量较少些,其内容也与前面的诗篇大有不同,如果说《国风》是从人民的角度去抒写、去歌颂、去讽咏,而到了《雅》,则是以王室、公家的角度去创作诗文,前者描写的更多是民生百态,而后者则更偏向于国家大事、君臣之事的描写,这是二者的不同,而相同的地方在于诗词所表达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相同。下面我们来逐篇章地去分析归总~ 

 

十六、《鹿鸣之什》篇

1. 概括:

《鹿鸣之什》共十篇,另外还有《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四篇笙诗,但是有声无辞不包括在内。

 

2. 内容:

第一首《鹿鸣》可谓家喻户晓,以鹿鸣和乐起兴与群臣的宴会。臣子示君以“周行”,君惠臣民以“德音”,成为君臣宴会的榜样。

第二首《四牡》讲述臣劳王事而不得见父母,君恤其情,以安臣子之孝心。来赞颂君主关心臣子。

第三首《皇皇者华》为臣下属代表君王出使民间之诗,充分赞扬了领导干部走基层,敬君亲民之事。

《常棣》赞扬兄弟之情,强调了兄弟之伦的重要性。所谓“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伐木》讲述“求其友声”,交友之礼。

《天保》为祝君福之诗。

《采薇》、《出车》两首皆是言王室征战,其将士久役而后归乡时所作的诗,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光阴流逝,终于回到了家乡。

《杕杜》与前面两首相呼应,乃慰劳士兵之诗,以思妇代言,征夫劳家人苦盼。

《鱼丽》为宴乐之诗,用旨酒、鲜鱼来宴请君子。 

 

3. 总结:

以上是《鹿鸣之什》的全篇,皆为正小雅,全篇所描写的基本是赞美之词,主要以宴会、征战两方面作为题材,所表达出来的价值观是君臣和乐,君主体恤爱臣民,而臣子则忠心辅佐君王,皆是以德而行,以礼而行,这样的境界是从家庭朋友之中延申而来,故有《常棣》、《伐木》之诗作为穿插。为后世君臣之德做出了典范。

 

十七、《南有嘉鱼之什》篇

 

1. 概括:《南有嘉鱼之什》共有十首诗,另外有两首有声无辞的笙诗不计在内。

 

2. 内容:

《南有嘉鱼》讲述君子有酒,以宴乐嘉宾之诗。

《南山有台》与前首相近,主人尊宾,美其德而祝其寿。

《露萧》、《湛露》两首诗皆是天子宴请诸侯之诗,前者是美其天子,后者是美其大臣君子。皆是以令德、令仪美之。

《彤弓》一诗言诸侯有功,天子赐彤弓以荣宠之,也赞美了天子不私其宝,“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菁菁者莪》言思念君子而今乐得见之。尊贤之诗。

《六月》和《采芑》皆是战事之诗,前者美吉甫佐命北伐有功,归宴私第,后者为南人美方叔威服蛮荆也。

《车攻》、《吉日》皆是宣王会诸侯畋猎之诗,前者言畋猎之时以礼,复文武之道业,后者为既已畋猎,而后宴请群臣,体现出君主诚敬之至。 

 

3. 总结: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南有嘉鱼之什》所描写的主要是在君臣宴乐方面,酒桌文化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重要习惯风俗,而在酒桌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价值则在本章节中展现,它能联通君臣的情感,还能让人们同心同德去做事,这是诗文给我们的启发之一。 

 

十八、《鸿雁之什》篇 

 

1. 概括:

《鸿雁之什》为十首诗,从这一篇开始,我们渐渐能感受到变小雅的风貌了。

 

2. 内容:

《鸿雁》为宣王哀矜鳏寡而安流民之诗。

《庭燎》美宣王能自勤政事,诸侯东朝之诗。

《沔水》为贤人忧心家国之谗乱之诗。可以感受到贤者忧心中带着恭敬。

《鹤鸣》为讽宣王求贤山林之诗,最著名的句子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祈父》为责司马征调失常之诗。言祈父不恤,久役靡止,使人民不能奉养父母。

《白驹》言贤者去意已决不可挽留,放隐士归山之诗。充分肯定了贤者的德行并尊重他的选择,同时本诗也体现了留客主人的至诚之德。“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黄鸟》一诗言异邦之人不可与处,诗人欲归其邦族父兄。

《我行其野》讲有“言就之姻”必有“不畜之悔”,警戒世人婚姻不能将就。

《斯干》言宣王继承祖业,建都安居,合宜地理,顺应天道,为赞美之诗。

《无羊》美司牧使牛羊繁盛,寄以国家兴盛之望。

 

3. 总结:

这便是《鸿雁之什》的全文,里面出现了讽刺之诗,有了“变”的味道,但不管国家出现了什么危乱,君王一直都是以德行去行事,如《鸿雁》、《庭燎》,也有忧国忧民的贤人,如《沔水》,在乱世中有德之士皆欲归隐,故有《白驹》,世风日下,故有《黄鸟》、《我行其野》,最后以《斯干》、《无羊》做结尾,赞扬君臣之行,给人带来无限希望。 

 

十九、《节南山之什》篇 

 

1. 概括:

《节南山之什》共十篇,多为忧国忧民的题材。

 

2. 内容:

首先第一首《节南山》,痛责师尹之过,忧怨天子不能体察纠正。

《正月》为周大夫感时伤遇之诗。

《十月之交》刺皇父煽虐以至灾变也。这首诗也是全世界最早记录日食月食的文献之一。

《雨无正》为周代贤士痛刺国之无人也。以至君王“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小旻》为刺幽王惑邪之诗。

《小宛》为贤者自箴之诗。

《小弁》为宜臼自伤被废之诗。

《巧言》为嫉谗致乱之诗。

《何人斯》为绝交之诗。

《巷伯》为刺谮人之诗。 

 

3. 总结:

从《节南山之什》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国家危乱之甚,臣子士人是何其的忧国忧民。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在位之人如南山般醒目,“民具尔瞻”是一个君主要危言危行的缘由。 

 

二十、《谷风之什》篇

 

1. 概括:

《谷风之什》一共十篇。 

 

2. 内容:

《谷风》朋友相怨之诗,一说是刺幽王之诗。

《蓼莪》为孝子不能尽其孝,哀痛之诗。

《大东》为刺乱之诗,言东方各诸侯国不堪周王朝的横征暴敛。

《四月》言周朝小吏行役江南,遭遇变乱滞留难归之诗。故“维以告哀”。

《北山》言大夫刺幽王,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也。

《无将大车》亦为刺乱之诗,是诗者的自我排遣。

《小明》言大夫悔仕于乱世也。

《鼓钟》为听其雅乐而怀念君子之诗。

《楚茨》、《信南山》皆为周王祭祖祀神之乐歌,用较长的篇幅描写了周代的礼仪风貌。

 

3. 总结:纵观全篇《谷风之什》,给人最多的感受是世道衰乱而忧伤,这正是礼坏乐崩的时代,但在全篇最后三首诗中,描写的却是礼仪制度的画面,还有对贤人君子的渴望。

 

 二十一、《甫田之什》篇 

 

1. 概括:《甫田之什》共十首诗。

 

2. 内容:

《甫田》为田祖之祭,王者祈年因以省耕也。

《大田》为王者西成省敛之诗。

《瞻彼洛矣》为周天子检阅军队之诗。

《裳裳者华》为周天子赞颂诸侯之诗。

《桑扈》言天子宴请诸侯之诗,勉其戢难匪傲。

《鸳鸯》则是诸侯受到天子的宴请,并得到天子勉励的《桑扈》,便答谢回礼而作此诗。

《頍弁》为备好佳肴以乐兄弟亲族,续其相念之情。

《车舝》表达了乐得贤女,以为婚匹,而敛其迎亲宴乐,思慕之情。

《青蝇》则是言以青蝇比谗言,戒君勿听。

《宾之初筵》则是卫武公饮酒悔过,而叙其醉酒失礼之事。 

 

3. 总结:

《甫田之什》以军队、礼仪、宴饮等几个方面作为题材,描写周代的方方面面,供我们学习。

 

二十二、《鱼藻之什》篇 

 

1. 概括:

《鱼藻之什》共十四首。是《小雅》中唯一一个超过十首的篇目。

 

2. 内容:

《鱼藻》言诸侯美天子“有那其居”。

《采菽》言天子答《鱼藻》言诸侯齐邀来朝,平平左右,故福禄申之。

《角弓》言王不亲兄弟九族,民胥效尤,相交为癒,受爵不让,以至蛮夷。

《菀柳》为诸侯忧王暴戾也。

《都人士》言缅怀旧时都人物盛也,而今不见君子淑女。

《采绿》为妇人思夫,期逝不至之诗。

《黍苗》为美邵穆公营谢功成也。

《隰桑》为思贤人在野之诗。

《白华》为申后自伤被黜之诗。

《绵蛮》是诗人旅途劳苦,而以鸟自比也。

《瓠叶》为宴饮之诗,不以物薄而废其礼也。

《渐渐之石》言东征劳苦之怨也。

《苕之华》言伤饥乱也。

《何草不黄》言征夫恨也。 

 

3. 总结:

本篇以“有那其居”展开,作为一个君主,是否能够安国家社稷、安百姓人民是一个很重要的合格指标,如果不安,就会有《苕之华》、《何草不黄》这样的民怨产生,人民便会“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这是给我最大的启示。 《大雅》较之前面的小雅,篇幅更长,所记述的内容也更加宏大,从《文王之什》记述先王的功业,到《生民之什》的昊天上帝,追述祖之德,再到《荡之什》进一步更加的宏观,有了对前朝的反思以及对实事的期许。像前面的《小雅》尚有记录人民情感的诗在,而到了《大雅》呢,则全然是记述帝王、天下社稷之事,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最纯正的礼仪教化。孔夫子所推崇的“雅言”,从二雅中能深切体会到,这和他崇尚先王和礼仪教化是相符的。下面我们来一起总结~ 《大雅》

 

二十三、《文王之什》 

1. 概括:

《文王之什》共十首。

 

2. 内容:

《文王》言周公追述文王之德以配乎上天,以肇乎周也。

《大明》亦是追述周之德之盛,并赞叹周王之配偶天作之合,泽布天下也。

《棉》言追述周代的王室自兴起到迁都于岐,赞叹君子创业垂统也。

《棫朴》赞叹文王以德服众,作新民而能纲纪四方。

《旱麓》言文王受祖功业,福禄攸降。

《思齐》言文王受祖荫德纯不已,以御家邦。

《皇矣》此诗叙述三王之德,创业艰难,缵德其緖,以及文王伐崇伐密之事。

《灵台》言文王建灵台不亟,德泽百姓、恩及禽兽,使民乐之之事。

《下武》追述武王之德。

《文王有声》赞美文王迁都于丰,武王建营镐京之功德,言武王之德如大鸟般“以燕翼子”。

 

3. 总结:

本篇以文王为主线,记述文王以及武王等先王的功绩,其赞美之声大雅无暇,使人陶醉向往。

 

二十四、《生民之什》 

1. 概括:

《生民之什》共十首。

 

2. 内容:

《生民》此章言追念始祖后稷,明其受命于天,异于常人,述其稼穑之德业,受国肇祀。

《行苇》言祭毕宴饮之盛,酒食之丰,众人欢洽而进行祝颂之诗。

《既醉》言祭毕而燕,下报上颂祷之词,又以公尸之告,以明颂祷之实。

《凫翳》以凫翳兴宾尸来燕之乐。

《假乐》此诗赞美以及劝勉天子以令德,故能福禄攸降。

《公刘》赞公刘迁于豳始创业垂统之功。

《泂酌》美君子之德如水,可以养民,为民父母也。

《卷阿》言康公从游歌以献王也。歌颂天子寿考福禄之盛,而言修德治国必因吉士。

《民劳》言民亦劳止,劝同列无纵诡随,当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板》言凡伯规同僚以警王也。 

 

3. 总结:

本篇赞叹了周之始祖后稷,以及公刘等先王之德,又对公尸燕饮之礼、君子之水之德等做了赞颂,最后三篇则是对天子的警示和劝勉。 

 

二十五、《荡之什》 

1. 概括:

《荡之什》共十一首。

 

2. 内容:

《荡》乃是邵穆公所作,托古而伤周也。

《抑》为卫武公自警之诗。里面有众人熟知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桑柔》言厉王暴虐,芮伯伤而作刺诗。

《云汉》言述宣王遇到旱灾,敬祀神明,仰诉于上天之词。用兢兢业业、忧心如焚的诚敬来瞻仰昊天。

《崧高》言申伯之德柔惠且直,宣王厚爱之,封之以南国。

《烝民》言送仲山甫筑城于岐,怀柔东诸侯也。

《韩奕》为赞美韩候之德之诗。言韩候受命,缵戎其祖考,夙夜匪懈,无废先王之命。

《江汉》赞美邵穆公之诗。

《常武》言宣王调遣文武,亲征于徐,其师威仪浩荡,而惠此南国,平定四方也。

《瞻仰》乃刺幽王佞褒姒,任阉人以致乱之诗。

《召旻》言刺幽王政由内乱也。

 

3. 总结:

本篇刺厉王暴虐无道,又赞美宣王、仲山甫、韩候、邵穆公等之德,在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警戒之诗,如卫武公《抑》,还有面对自然灾害的颂祷之词,如《云汉》。 《颂》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在全诗经中是诗文篇幅最短的一个板块,如果说国风是草木繁盛、纷姿多彩的花园、雅是亭亭玉立、鳞次栉比的飞檐楼阁,那么颂便像宗庙中的黄钟大吕,体现出无比高贵、神圣的气质。颂多为祭祀、颂祷天地山川之诗,下面我们来一起总结~

 

二十六、《清庙之什》 

 

1. 概括:

《周颂·清庙之什》共十首

 

2. 内容:

《清庙》是周公成洛邑而作的,祭祀文王以显现其德行。

《维天之命》、《维清》亦是祀文王之诗。

《烈文》言不忘先王之德,应继其统续。

《天作》言周之国运由太王始作,文王继承以保子孙。

《昊天有成命》言二王继承天命,成王夙夜厥心而国固。

《我将》乃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的乐歌。

《时迈》乃巡守而朝会祭告之乐歌。

《执竞》赞叹武王自强不息,以安天下,成康继其功烈德行,受之众福。

《思文》言后稷之德可配天地。

 

3. 总结:

《清庙之什》纪念了文王、武王、成王,以及先王后稷等的功绩,另一方面强调了不忘先王、缵戎其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传达了只有德佩天地,方能子孙保之的道统思想。 二十七、《臣工之什》 1.概括:《周颂·臣工之什》共十首。

 

4. 内容:

《臣工》、《噫嘻》皆言农事,须戒慎勤勉。

《振鹭》言二王之后来周助祭无斁,勉励其以永终誉。

《丰年》乃丰收后祭祖之诗。

《有瞽》言合奏诸乐,以祀先祖。

《潜》言漆沮多鱼,以祭祀求福。

《雍》周武王庙祭,颂文王宣哲文武,克昌厥后之词。

《载见》言成王即位,诸侯以祭武王庙。

《有客》言微子于宋祀祖庙,周王敬慎以安留之。

《武》言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命定功之词。

 

5. 总结: 

本篇记述农事、礼乐、物产、天子即位等方面的颂祷之词。

 

 二十八、《闵予小子之什》 

 

1. 概括:

《闵予小子之什》共十一篇。

 

2. 内容:

《闵予小子》言成王免丧,朝于宗庙,法父念祖,夙夜敬止,继思不忘。

《访落》言成王循父,执政恭谨,祈福以保家邦。

《敬之》言成王自儆,畏天之威,日就月将,学有缉熙。

《小毖》言成王自颂,警小而避大患。

《载殳》稼穑之词。

《良耜》言叙春耕秋收,稼穑之美,丰收之盛,以开百室,以祀先祖。

《丝衣》言祭祀礼备,爵弁者不吴不傲,求神赐福。

《酌》言颂武王能酌时宜,顺时事,是用大介,后人宠儿受之。

《桓》颂武王克商,於昭于天,皇以间之。

《赉》言武王克商后,赏功臣以告天下,而绎思文王。

《般》言武王巡守山河,朝会诸侯,裒对时周之命。

 

3. 总结:

本篇应该是成王即位之后的颂词,开篇几首记录了成王的自勉、自警、自戒之词,以保山河子孙受福无疆。后面几首记叙先祖武王的功业,以表明继承功业的诚意和决心。 

 

二十九、《鲁颂》

 

1. 概括:

《鲁颂》共四首。《商颂》共五首。 

 

2. 内容:

《駉》言僖公牧马之盛,由其立心之远。

《有駜》言夙夜在公,明明燕饮。

《泮水》言颂鲁僖公会饮于泮,修文德,淮夷来服。

《閟宫》颂周鲁公祖德及僖公。

《那》商之后裔祀先祖,绥我思成,献舞乐而奉烝尝。

《烈祖》祀成汤,修祭祀。

《玄鸟》追商人之所由生,受命不怠。

《长发》歌颂商世世有俊哲之君。

《殷武》言颂殷高宗武丁。

 

3. 总结:

《鲁颂》和《商颂》分别是记录周公的封地——鲁国之祀文以及殷商后代封地之祀文。而这两个地方和孔夫子的身世也是息息相关的:孔夫子崇尚礼乐教化,而周公制礼作乐,一方面他的封地也是孔子的故乡,一方面孔子推崇周公之道,因此记录《鲁颂》,而孔子是殷商的后人,追述祖先之德,故记录《商颂》。纵观诗经全文,以《二南》起始,始教人伦家庭之道,以《鲁颂》、《商颂》为末,终述先王列祖之德。《孝经》云:“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和《诗经》的先后次序有着很高的相似度。


 评语:文章比类分族,皆合篇旨,总结提要,每得要点。融三百篇于一文,可于小而见大,由近以知远,《诗》之大要,于此可见矣。《中庸》云“致广大而尽精微”,则非通解三百篇而不能为此贯通之文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