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学院动态

国学院学子作文选之《诗经》概述—谢欣梦

 

国学院学子作文选之《诗经》概述—谢欣梦

《诗经》概述

一、诗何以作

1.1“诗何为而作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於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1.2“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 

“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於言之余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

1.3“然则其学之也,当奈何?”“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於雅以大其规,和之於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於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性情隐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亦不待他求而得之於此矣。”                    ——《诗集传序》 

二、国风解读

“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是以诸侯采之,以贡于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旧说二南为正风,所以用之闺门、乡党、邦国,而化天下也。十三国为变风,则亦领在乐官,以时存肄,备观省而垂监戒耳。合之凡十五国云。”

1.1正变之别

1.1.1正风两篇:

①“本之二南以求其端” →取其正以劝。

②“圣人所感者无不正,其言皆足以为教。”

③“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过于伤。”

1.1.2变风十三:

①“参之列国以尽其变” →举其不正以诫。

②“所惑之杂,择而自友,而勤惩之。”

③“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为变矣。”

1.2总纲五类

以下将十五国风共160篇,按诗旨大意归为五类,而述之异同,大体陈述顺序为:十五国风→分旨五类→依旨分类→各章诗旨→明旨之句→指导生活。短横后的注释多引用于《诗集传》中朱子集注原文。 

分类提纲如下:

一者,教化以德。

一、周南  1.思贤 2.妇德 3.祝贤 4.美贤 5.劝贤

二、召南  1.婚嫁2.美贤 3.劳役

三、豳风  1.周公正己安民辅成王

二者,淫逸 良知。

一、邶风  1.贤者失意 2.情深 3.政暴 4.淫乱

二、鄘风  1.贞操 2.兴礼

三、卫风  1.美贤 2.世衰

四、郑风  1.美贤 2.淫乱五、陈风  1.男女 2.世乱

三者,役猎道衰。

一、王风  1.周衰 2.行役

二、齐风  1.美贤 2.淫逸

三、秦风  1.美贤 2.失道

四者,敦厚勤俭。

一、魏风  1.敦厚 2.政乱(唐风同)

五者,乱极思治。一、曹风 1.世衰 2.思治(桧风同) 

 

1.1.1教化以德

周南(共11首)—周之所以盛

周、国名。南,南方诸侯之国也。周国,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父始居其地,传子王季历,至孙文王昌,辟国寖广。于是徙都于丰,而分岐周故地,以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邑,且使周公为政于国中,而召公宣布于诸侯,于是德化大成于内。而南方诸侯之国,江沱汝汉之间,莫不从化。盖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焉。至子武王发,又迁于镐。遂克商而有天下。武王崩,子成王诵立。周公相之,制作礼乐,乃采文王之世风化所及民俗之诗,被之筦弦,以为房中之乐,而又推之以及于乡党、邦国,所以着明先王风俗之盛,而使天下后世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皆得以取法焉。

 

(1)思贤→得之则喜,不得而安

《关雎》—纲纪之首,王教之端—首正夫妇

·匡衡曰:“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源。”

①以“雎鸠”兴男女当挚而有别。

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女幽闲贞静,可配至尊而为宗庙主。

③“寤寐思服”—未能相配助己成内治之美,而忧思之。

④“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得之喜乐奉尊不已。

《汉广》—文王之化,自近而远,先及于江汉之间,以变淫乱。

①“不可求思”—望出游女,其端庄静一,非复前日可求。

②“言秣其马”—思迎娶之悦,不得而能止。

③以“汉江”为比,叹其终不可求,则敬之深。 

 

(2)妇德—孝敬且忠贞勤俭《葛覃》—德为后妃之本

①贵而能勤“是刈是濩,为絺为绤”—亲劳而知成不易

②富而能俭“服之无斁”—惜物,虽垢弊不忍弃

③长而敬(不弛于师傅)“言告师氏,言告言归”—敬告己之归意

④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将归之敬,不忘妇容“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治布以孝养父母

《芣苢》—家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芣苢,赋其事以相乐。以采车前子的各种动态,美妇女安于勤。

《卷耳》—贞静专一之至

①“采采卷耳”—勤

②“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念君子,不复采而置筐于道旁

③“维以不永怀”—因长以为念,而欲其不至于长以为念 

 

(3)祝贤—上逮下、下赞上

《樛木》—后妃能逮下无嫉,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以葛藟累樛木,喻福履将随君子(小君内子,众妾指后妃)

《螽斯》—众妾以螽斯群处和集子孙多比之,言其有是德而宜有是福

《桃天》—贤女子必能宜其世家

①“桃之夭夭”—周礼:“仲春令会男女”—正婚姻之时

②“宜其室家”—宜者,和顺之意

③“有蕡其实…宜家室”(夫妻间)—喻女子德美,祝其多子多福

④“其叶蓁蓁…宜家人”(族人间)—喻女子德浸家族,祝之家兴

《麟之趾》—诗人以麟之趾兴公之子

美文王后妃修德,善化宗族。麟仁故趾仁,文王后妃仁厚故子亦仁厚,所化得以延续。

 

(4)美贤

《兔罝》—由罝兔野人见文王德化之盛

①“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赳赳”:气象                                               

“干城”:捍外卫内—可靠

②“公侯腹心”—同心同德,相互理解,上下和乐 

 

(5)劝贤—妇人尊君亲上,见教化之广

《汝坟》—妇人乐夫归,而勉之以正

①“伐其条肄”—离久而念深

②“父母孔迩”—尊君亲上—文王德如父母,望之甚近,可以忘劳

告诫之语—无情爱狎昵之私

周南总结:

文王选妃以德,仁泽于下而众人称之,祝之福旺,风化自然美之。

①身教德泽之深:关雎、葛覃、卷耳、芣苢、汉广、汝坟

德惠及人,众人称之:樛木、螽斯、桃天、麟之趾

《诗集传》云:“按此篇首五诗皆言后妃之德。《关雎》举其全体而言也。《葛覃》、《卷耳》,言其志行之在己,《樛木》、《螽斯》,美其德惠之及人,皆指其一事而言也。其词虽主于后妃,然其实则皆所以着明文玊身脩家齐之效也。至于《桃夭》、《兔罝》、《芣苢》,则家齐而国治之效。《汉广》、《汝坟》,则以南国之诗附焉,而见天下已有可平之渐矣。若《麟之趾》,则又王者之瑞,有非人力所致而自至者,故复以是终焉。” 

 

召南(共14首)—周之所以盛

盖其得之国中者,杂以南国之诗,而谓之周南。言自天子之国而被于诸侯,不但国中而已也。其得之南国者,则直谓之召南,言自方伯之国被于南方,而不敢以系于天子也。程子曰:“天下之治,正家为先,天下之家正,则天下治矣。二南,正家之道也。

 

(1)婚嫁

《鹊巢》—女子被后妃化而专静纯一,诸侯喜迎之

①“维鸠居之”—鸠有德而使鹊乐意让鸠居之

②“百两御之”—诸侯欢迎

③“百两将之”—娘家送行

④“维鸠盈之”—送行者众多

《何彼襛矣》—王姬下嫁于诸侯,车服盛而不狭贵

①“曷不肃雝”—王姬之车敬和如此

引申:富而无骄。

《摽有梅》—逾时未嫁之女求偶

①“求我庶士,迨其谓之”—适龄女相告语而求嫁

《草虫》—妻子思念行役之夫,感时物之变

①“忧心忡忡…忧心惙惙…我心则降”—深情牵挂

②“陟彼南山,言采其蕨”—登山以望君子,不忘时务(采菜)

《殷其雷》—妇人思念行役之夫

①“何斯(此人)违斯(此所)”—勤以泽百姓

②“莫敢或遑”—日夜辛勤

③“殷其雷”—雷出地奋,震惊百里,山出云雨,以润天下

《行露》—女子以礼自守,绝无礼之男

①“岂不夙夜,谓行多露”—畏露沾衣,喻女子避强暴之患而不早夜独行

②“谁谓雀无角(女无家)…室家不足”—室家之礼不足,没资格

③“虽速我讼,亦不女从”—洁身自守,从礼

《野有死麕》—女子贞洁自守,不为强暴所污/男女相悦

①“白茅包之”—茅常用以包祭物,象征虔诚慎重,喻男子珍爱女子

②“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有女如玉”—女怀士诱,言及时也;吉士玉女,言相当也。

③“舒而脱脱…也吠”—拒之,不可犯/望其迟缓,先择日提亲

《江有汜》—女子伤己被弃 

 

(2)美贤

《甘棠》—美召伯德泽后代,民爱其树而不忍伤

《羔羊》—美大夫仪态

①“退食自公”—退朝食于家,在位节俭正直

②“委蛇委蛇”—从容自得

《驺虞》—以驺虞易猎,美文王恩及庶类

①“彼茁者葭,壹发五豝”—草盛獣多

3. 劳役—言成敬安命皆由德化

《采蘩》—诸侯夫人尽诚敬以奉祭祀

①“被之僮僮(竦敬),夙夜在公”—笃恭尽职

②“被之祁祁”—去事有仪(祁,舒迟貌)

引申:善始善终。

《采苹》—嫁女祭祀之礼

①“有齐(敬)季女”—少而能敬,质美

《小星》—夫人无妬忌之行,聚妾美之而安己命          

(南国夫人承后妃之化,能不忌以惠其下)

①“肃肃宵征,夙夜在公”—众妾进御于君,见星往&还

②“寔命不同”—知御君为夫人之惠,不怨往来之勤

引申:上好仁,下必好义。

 

召南总结:

女好静谨而嫁,常念夫恩,思而自守,祭祀以诚,劳而不怨。文王思及庶类,大夫正直,恩及民以爱其物。

《诗集传》云:“《鹊巢》至《采蘋》,言夫人、大夫妻、以见当时国君、大夫被文王之化,而能脩身以正其家也。《甘棠》以下,又见由方伯能布文王之化,而国君能脩之家以及其国也。其词虽无及于文王者,然文王明德、新民之功,至是而其所施者溥矣。抑所谓‘其民皞皞而不知爲之者’与。唯《何彼穠矣》之诗爲不可晓。当阙所疑耳。” 

 

 

豳风(共7首)—反本复古之思,呼应二周,望教化延续

豳、国名。在禹贡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虞夏之际,弃为后稷,而封于邰。及夏之衰,弃稷不务。弃子不窋失其官守,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窋生鞠陶,鞠陶生公刘,能复修后稷之业,民以富实。乃相土地之宜,而立国于豳之谷焉。十世而大王徙居岐山之阳,十二世而文王始受天命,十三世而武王遂为天子。武王崩,成王立,年幼不能泣阼。周公旦以冢宰摄政,乃述后稷、公刘之化,作诗一篇以戒成王。谓之豳风。

 

(1)周公正己安民辅成王《七月》周公以此教诫成王

· 正月—①于耜(修农具)②纳于凌阴(把冰存入冰窖)

· 二月—①举趾(下地)②其蚤(取冰行早祭)③献羔祭韭

· 三月—①条桑(采桑)

· 四月—①秀葽(葽草开花)

· 五月—①鸣蜩(蝉鸣)②斯螽动股

· 六月—①莎鸡振羽 ②食郁(李)及薁(野葡萄)

· 七月—①流火(暑退将寒)②鸣䴗(伯劳鸟鸣)③在野 ④烹葵(菜)及菽(豆苗)⑤食瓜

· 八月—①萑苇(割芦草)②载绩(搓麻线)③其获(收获)④在宇⑤剥(打)枣⑥断壶(葫芦)

· 九月—①授衣(授衣御寒)③在户③叔苴(拾麻籽)④采荼(苦菜)⑤砍薪樗⑥筑塌圃⑦肃霜(秋高气爽)

· 十月—①陨萚(木枯)②蟋蟀入床下 ③穹窒熏鼠④塞向墐户⑤获(割)稻 ⑥酿酒 ⑦纳禾稼 ⑧涤场(扫谷场)

· 十一月—①觱发(风寒)②于貉(猎狐制裘)③上入执宫功(筑宫室)

· 十二月—①栗烈(气寒)②其同(聚于家中)③缵武功(习武)④献豜 ⑤凿冰

· 仰星日霜露之变—①流火 ②肃霜 ③觱发 ④栗烈

· 俯昆虫草木之化—①秀葽 ②呜蜩 ③斯螽动股 ④莎难振羽⑤在野(宇、户)⑥蟋蟀下床 ⑦陨萚

· 知天时以授民事—①纳于凌阴 ②其蚤 ③条桑 ④萑苇⑤其获 ⑥凿冰 ⑦纳禾稼

· 女服内—①馌(饷田)②采桑 ③戴绩 ④叔苴 ⑤采荼

· 男服外—①于耜 ②举趾 ③剥枣 ④断壶 ⑤薪樗 ⑥筑场圃 ⑦获稻· 上以诚爱下—①授衣

· 下以忠利上—①于貉 ②执宫功 ③献豜

· 父父子子、夫夫妇妇—①熏鼠 ②其同 ③缵武功 ④殆及公子同归· 养老慈幼、食力助弱—①同我妇子(送餐)②嗟我父子(唤家人)

· 祭祀也时-①其蚤 ②献羔祭韭

· 燕飨也节—①酿酒 ②斯飨 ③杀羔羊 ④跻公堂

引申:“爱人者,人恒爱之”。

《鸱鸮》—周公述忠心以安成王

①首章—“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喻己忧王室护成王

②二章—“绸缪牖户”—喻己思虑长远,非求眼前利

③三&四章—“予手拮据…予维音哓哓”—喻己为救乱鞠躬尽瘁

引申:未雨绸缪&自述忠心。

《东山》—东山征归,忧家室而慰归士

①东征艰辛—“零雨其蒙”“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②家况如何—“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

③妻盼夫归—“妇叹于室…我征聿至”

④忆新婚—“仓庚于飞”“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引申:君子之于人,序其情而闵其劳。

《破斧》—伐罪救民,一匡天下

①“既破我斧,又缺我斨(踦、銶)”—虽劳、义不容辞

②“哀我人斯,亦孔之将”—国公大公至正,役之士无怨

引申:“其身正,不令而行” 。

《伐柯》—东人喜今日见周公之易

①过去难见—“匪斧不克”“匪媒不得”

②如今易见—“其则不远…笾豆有践”

《九罭》—周公将归,东人不舍而欲留之

①“九罭之鱼,鳟鲂”—小网捕美鱼喻小地幸得周公,知不可长久束缚之

②“鸿飞遵渚(陆)”—鸿喻周公,一言将归之途,一言委屈留宿

《狼跋》—周公受谤遭疑而不易

①“狼跋其胡”—逆境中谦逊圆融以自处

②“赤舄几几”—安肆自得貌

引申:

1. 无欲,故天地万物不能易。

2.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坦纳无常。

 

豳风总结:周人是重视农业好稼穑,故豳诗多言农桑衣食。周公忧家室、护成王,伐罪救民受谤不易以述忠心,闵人之劳人喜见之,诚愿成王承后稷、公刘之化以安天下。程元问于文中子曰:“敢问豳风何风也。”曰:“变风也。”元曰:“周公之际,亦有变风乎。”曰:“君臣相疑,其能正乎?成王终疑周公,则风遂变矣。非周公至诚、其孰卒能正之哉?”元曰:“居变风之末,何也。”曰:“夷王以下,变风不复正矣。夫子盖伤之也,故终之以豳风,言变之可正也,惟周公能之,故系之以正。变而克正,危而克扶,始终不失其本,其惟周公乎?系之豳,远矣哉。”

 

 

1.1.2淫逸 良知邶风(共19首)

“邶、鄘、卫”三国名。及商之季,而纣都焉。武王克商,分自纣城朝歌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以封诸侯。邶、鄘不详其始封。卫则武王弟康叔之国也。卫本都河北朝歌之东,淇水之北,百泉之南。其后不知何时并得邶、鄘之地。至懿公为狄所灭。

 

(1) 贤者失意《柏舟》—嫡妃失位自伤

①首章—嫡妃以柏舟自比,泛于水而无所依—忧之深

②二章—无处言忧而郁于心

③三章—自反无阙—善威仪、简择取舍

④四、五—君庸致忧—“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妾尊嫡卑,如日月更迭而亏)

⑤“心之忧矣,如匪澣衣”—忧如衣不澣之衣

引申:虽忧而能自反。

《绿衣》—庄姜贤而失位

①“绿衣黄里”—间色贱而为衣,正色贵而为里,喻尊妾卑嫡失其所

《日月》—庄姜叹君意无常

①“宁不我顾”—望其回心转意

《终风》—庄姜失宠

①“谑浪笑敖,中心是悼”—庄姜正静不迎庄公戏慢,而不见答

《式微》—虽不得志,因君而不归

《简兮》—贤者不得志而志于伶官,若自誉实自嘲引申:虽不得志,技亦过人,能卷而怀之。

《北门》—贤者不得志

《北风》—欲携相好者共避国危

 

(2) 情深

《燕燕》—庄姜送归妾

《谷风》—弃妇念旧情

《二子乘舟》—弟寿争死以相让

《泉水》—已嫁卫女,思归不得

①“驾言出游”—思归,发乎情;终未归,止乎礼。

《雄雉》—妇忧久役之夫远行犯患,冀其善虑得全 

 

(3) 政暴

《击鼓》—叹行役之苦

《旄丘》—卫不能尽方伯连帅之职而不顾黎侯 

 

(3)淫乱

《凯风》—母淫子谏

①“莫慰母心”—七子之母不能安室,诸子自责婉言几谏

《匏有苦叶》—刺淫乱

《新台》—宣公乱伦(娶子伋之未婚妻)

 

邶风总结:君庸以致贤者失意,民有淫役之苦而亦存深情,故有“莫慰母心”之子婉劝母以正。 

 

鄘风(共10首)

请见上篇邶风说明

 

(1)贞操—淫乱,乃杀身败国亡家之因

《柏舟》—共姜守贞,不从父母欲其再嫁之意

①“之死矢靡他”—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共姜作此以自誓,至死无他心

引申:情到深处,事死如生。

《墙有茨》—顽烝(上淫)于庶母(庄姜),百姓不耻称道

①以刺人茨(蒺藜)埽不去,喻闺中丑事不可直言—厚道

引申:慎独—非礼之事,虽隐亦彰。

《君子偕老》—宣姜服盛貌美,德不称也

①“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媛:美人—徒有美色,无人君之德—惜之(辞婉而意深)宣姜不善如此,虽有是服,亦仅称之为“徒有其表”。

引申:美,乃“诚于中,形于外”。

《桑中》—卫俗淫乱,世俗相窃妻妾

①“云谁之思?美孟姜(戈、庸)矣”·乐记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此人自言,将采唐于沫,与所思者期会迎送如此

引申:乱而不自知,最不宜。

《鹑之奔奔》—以鹑鹊有常,讽人之乱伦—卫灭之因

①“人之无良”—指宣姜与顽,非匹偶而相从

△卫诗至此,而人道尽,天理减矣。中国无以异于夷狄,人类无以异于禽獣,而国随以亡矣。 

 

(2)兴礼—卫败于狄,文公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

《定之方中》—赞卫文公依天时地利建宫室,人和而国力大增

①首章—天时—“揆之以日”&文教—“椅桐梓漆”

②次章—地利—有才,使富庶—“降观于桑,卜云其吉”

③末章—人和—民心所向—“匪直也人”“騋牝三千”—人渐多

引申:得道者多助—天下顺之。

《蝃蝀》—斥淫奔女无贞操,违父母命

①莫之敢指”—人不敢指东方彩虹(古以此为不详)

比喻淫奔之恶,人不可道

①“远父母兄弟”—女子岂能不顾父母兄弟而冒行之

②“大无信也,不知命也”—程子曰:“女子以不自失为信。”思男女之欲,不能守贞,而不知天理之正也。

引申:以道制欲,则能顺命。

《相鼠》—以鼠之体兴人需有礼       文公化民,使民知人兽之别

《干旄》—卫臣隆礼以求贤

①“素丝纰之,良马四之”—礼贤下士所以劝贤也

引申:否极泰来,稍有收敛扶正。

△此上三(四)诗,小序皆以为文公时诗。然卫本以淫乱无礼、不乐善道而亡国,今破除之余,人心危惧,正其有以惩创往事,而兴起善端之时也,故其为诗如此。

《载驰》—许穆夫人欲归未遂

①“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夫人知许大夫必告以不可归,故忧卫国

②“既不我喜,不能旋济”—狄人大破卫师,夫人闻讯欲归而不合礼·范氏曰:“先王制礼,父母没则不得归宁者,义也。虽国灭君死,不得往赴焉,义重于亡故也。”

引申:发乎情,而止于中道者智。

鄘风总结:淫乱乃杀身败国亡家之因,狄灭卫而惩创往事,兴起善端。

卫风(共10首)

请见上上篇邶风说明

 

(1)美贤《淇奥》—卫人美武公之德“卫之他君,盖无足以及此者”

 ①“緑竹猗猗”—兴其学问自修之进益(竹始生之美盛)

②“緑竹青青”—兴其服饰之尊严(竹之坚刚茂盛)

③“緑竹如箦”—兴德之成就(竹之至盛)

④“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动容周旋中礼—易而中节

引申: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考槃》—美贤者隐居山林,自得其乐

①“永矢弗谖”—不忘初心,刺庄公不能继祖业,使贤者退而穷处

引申:

1. 生命状态各有所择,己求者何?安乐皆可。

2. “邦无道则隐”/“国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3. “人不知而不愠”。

4. 苦中作乐,知足潇洒。 

 

(2)世衰

《硕人》—以庄姜之顾盼仪容之美,刺其德不称引申:始于颜值,终于人品。

《氓》—弃妇述婚姻之苦

·《诗集传》:“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

引申:“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竹竿》—卫女嫁,思归宁而不得

《芄兰》—讽惠公空有其表而无实才(年幼)

《河广》—宋桓失人思归不得

范氏曰:

①夫人之不往,义也。

②生则致其孝,没则尽其礼。

③卫有妇人之诗,自共姜至于襄公之母,六人焉,(如《泉水》)皆止于礼义,而不敢过也。

④夫以卫之政教淫僻,风俗伤败,然而女子仍有知礼而畏义如此者,则以先王之化犹有存焉故也。

《伯兮》—妻子怀念从军之夫

引申:妇人成夫之德,上位者亦当止戈少战以全家室。

范氏曰:

①居而相离则思,期而不至则忧,此人之情也。

②文王之遣戍役,周公之劳归士,皆叙其室家情、男女之思以闵之,故其民悦而忘死。

③圣人能通天下之志,是以能成天下之务。

④兵者,毒民于死者也。如不得已而行,则告以归期,念其勤劳,哀伤惨怛,不啻在己。

⑤治世之诗,则言其君上闵恤之情;乱世之诗,则录其室家怨思之苦。

《有狐》—寡妇见鳏夫而欲嫁—时代动荡

《木瓜》—薄施厚报之赤诚

①“永以为好也”—人赠微物,我报重宝—欲长以为好

引申:

1.先施之。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

3.情义之赤诚。

 

卫风总结:卫地士薄,地平且肥饶,故其人性情多懈慢而有邪僻之心。虽武公德美,后君夫人庄姜无德,世衰道微,民受其行役破散之苦,而女子尚能知礼畏义而不归,且有薄施厚报之诚,可见先王之化犹有存焉。《诗集传》云:“卫国地滨大河,其地土薄。故其人气轻浮;其地平下。故其人质柔弱;其地肥饶,不费耕耨,故其人心怠惰;其人情性如此,则其声音亦淫靡。故闻其乐,使人懈馒,而有邪僻之心也。多言淫乱之风盛行,男女相与期会,上位者尤为彰显。” 

 

 

郑风(共21首)

郑,邑名,本在西都畿内咸林之地。宣王以封其弟友为采地。后为幽王司徒,而死于犬戎之难,是为桓公。其子武公掘突,定平王于东都,亦为司徒,又得虢、桧之地。乃徙其封而施旧号于新邑,是为新郑。咸林在今华州郑县,新郑即今之郑州是也。其封域山川,详见桧风。

 

1.美贤

《缁衣》—武公有德,国人爱之—见好贤之至

①“敝予又改为兮”—补衣

②“适子之馆兮”—送于舍

③“还予授子之粲兮”—送餐

引申:“为政以德……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叔于田》—国人美叔勇武且仁

①“将叔无狃,戒其伤女”—国人戒叔无习此事,恐其受伤

《大叔于田》—见叔于田,知其御术精良,好勇善猎

①首章—勇猛

②二章—善射&御

③末章—射毕从容

△上二章,似美其武勇之态,见人心之变,不美温良,更见君庸

《羔裘》—美大夫引申:以德配位,表里如一。

《女曰鸡鸣》—述贤夫妇相警戒之词—贤妇宜其室家

①“女曰鸡鸣”—不留于宴昵之私

②“与子宜之”—烹任(妇功之一)

③“琴瑟在御”—才&情之趣,和乐不淫

④“杂佩以赠”—大度顺夫意,晓人情

引申:①相夫  ②善烹任  ③逸而雅  ④应对通情 

 

2.淫乱 

《清人》—刺郑文公使清邑之兵,久而不召,以致于逍遥

①“河上乎翱翔”—军纪松驰

《将仲子》—刺淫奔

①“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以礼拒之

《遵大路》—女子以“故”“好”挽其子

《有女同车》—淫奔/言女子盛美且有德

《山有扶苏》—淫女戏其所私者—兴得之不如意

《萚兮》—男女相倡和之辞(或似摽有梅之境)

《狡童》—淫女见绝而述心意

《褰裳》—女对男表心意,使追求之

《风雨》—淫女见所期者而悦/妻见阔别之夫而乐

《子衿》—女思男

《扬之水》—淫者相谓,莫信他人离间之言

《出其东门》—男子述专一之志,见色不动而慕妻子引申:不慕非礼,德行不二。

《野有蔓草》—男女邂逅而悦之

《溱洧》—上巳,男女相邀嬉戏于秦洧

《东门之墠》—室迩人远者,思而未得见

《丰》—妇人悔始之不送(往)而失此人

 

郑风总结:郑居中原,富足而多思男女之情,虽有淫乱者,亦有情之正。源于上位者虽勇亦贤。《诗集传》云:郑卫之乐,皆为淫声。然卫诗三十九篇,而淫奔之诗才四之分一。郑诗二十一篇,而淫奔之诗仅为七分之五。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故夫子论为邦,独以郑声爲戒,而不及卫,盖举重而言,固自有次第也。 

 

陈风(共10首)—奢见诗所以息

陈,国名。土地广平,无名山大川。周武王时,帝舜之胄有虞阏父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元女大姬妻其子满,而封之于陈。都于宛丘之侧。与黄帝、帝尧之后、共为“三恪”,是为胡公。大姬妇人尊贵,好乐巫觋歌舞之事,其民化之。

 

(1)男女

《宛丘》—宛丘之人,有情而无望(无威仪)

《东门之枌》—男女聚会歌舞

《东门之池》—劳动男女相悦

《东门之杨》—所期之人,久候不至

《防有鹊巢》—忧谗言离间所爱

《月出》—月下怀人

《泽陂》—思美人而伤未见,涕泗滂沱而已

《株林》—刺灵公淫于夏姬

①“从夏南”—言夏姬之子而指夏姬,见诗人之忠厚 

 

 

(2)世乱

《衡门》—世乱使隐者无求而自乐

《墓门》—刺不良者颠倒而不改

①“国人知之”—其不良非一日之积而犹不改

 

陈风总结:男女者三纲之本,万事之先,君淫乃亡国之源。《诗集传》云:“其中多半为男女婚姻恋爱之诗。男女者,三纲之本,万事之先也。正风之所以为正者,举其正者以劝之也。变风之所以为变者,举其不正者以戒之也。道之升降,时之治乱,俗之汗隆,民之死生,于是乎在。” 

 

1.1.3役猎道衰王风(共10首)—周之所以始盛中衰

王风是周朝东迁以后在王城一带的民间诗。《王风》与二《南》不同者,二《南》虽涉东周之初,犹是西周之遗风,所以并不是乱世之音;《王风》则在东迁之后,疆土日蹙,民生日困。故为变风。

 

(1)周衰

《黍离》-平王东迁使周颠覆,作者彷徨忧愤

①“中心如噎”—所感始终如一,不少而愈深

引申:忠情如一,不忘初心。

《兔爰》—周室衰微,言诸侯叛而君子不乐生

①“尚寐无化”—但庶几寐而不动以死耳

《中谷有蓷》—凶年饥馑,世家相亲

《葛藟》—淫奔者托以行 

 

(2)行役

《君子于役》—妇思久役之夫

①“苟无饥渴”—将思念化为祝愿

《君子阳阳》—妇思夫归

《扬之水》—戍者怨思

①“曷月予还归”—不知归期—平王不能行其威令于天下,无以保其母家,乃劳天子之民,远为诸侯戍守—非其职而怨思

《采葛》—相思怀人

《大车》—痴情女表心迹

①“畏子不奔”—大夫犹有能以刑政治其私邑者

引申:“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丘中有麻》—妇人望其私者不来

 

王风总结:礼衰多役而民怨,多有描述妇人思念从役之夫。 

 

齐风(共11首)

齐,国名。周武王时以封太公望。本四岳之后,既封于齐。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民多归之,故为大国。

 

(1)美贤

《鸡鸣》—美贤妃勉其君夙兴勤政

①“匪难则呜,苍蝇之声”—贤妃心常恐晚,存警畏而不留于逸欲

②“无庶予子憎”—言:莫因我连累你(昏庸)                               

 实:莫因你连累我(名声)

引申:感情理智冲突时当深明大义。

 

(2)淫逸

《还》—刺哀公荒于田猎

①“揖我谓我儇(臧)兮”—猎者遇于山野,以便捷称誉,不知节制

引申:见俗(好猎)不美,知其所由(君之好)

《卢令》—刺田猎

《着》—嫁者俟于着,刺齐俗不亲迎

《甫田》—刺时人好高骛远

《东方之日》—夫唱妇髓,男子言女子美且履我

《东方未明》—刺君兴居无节,号令不时

《南山》—桓公失闲(防),刺襄公淫其妹

《敝苟》—庄公不能防闲文姜

《猗嗟》—庄公有威仪而不能防闲其母引申:治国者,齐家为先。△上三首刺君不能“防闲”·或曰:“子可以制母乎?”赵子曰:“夫死从子,通乎其下,况国君乎?君者,人神之主,风教之本也。不能正家,如正国何?”

《载驱》—刺文姜乘此车会襄公

 

齐风总结:齐虽为大国,而君主荒于淫逸、疏礼乐,贤妃虽勉君勤政,亦不免淫逸之失。 

 

秦风(共10首)

秦,国名。秦原是周的附庸。周宣王时,大夫秦仲奉命诛西戎。兵败被杀,平王东迁,秦仲之孙襄公派兵护送有功。平王封襄公为诸侯,秦才正式成为诸侯国。

 

1)美贤

《车攻》—美秦君简易易侍

①“并坐鼓瑟”—君臣融洽,民风彪悍,不拘小节

《渭阳》—念母之情,而厚礼送舅·王氏曰:“至渭阳者,送之远也。悠悠我思者,思之长也。路车乘黄、琼瑰玉佩者,赠之厚也。”引申:爱乌及屋,情浓:由此及彼

《驷驖》—美襄公善射长御

《小戎》—襄公以义兴师,率民西征,虽妇人亦知勇于赴敌而无所怨

①“载寝载兴”—言思之深而起居不宁从役者之家人,先夸车甲之盛,而后及其私情

《终南》—秦人美其得民心之君

①“其君也哉”—言容貌衣服称其为君

②“寿考不忘”—欲居此位服此服者,长久而安宁 

 

2)失道

《兼葭》—招贤不以礼而未得(此为《原始》《通论》之旨,《诗集传》不知所云)

《黄乌》—刺以贤人殉葬(穆公)

·按《史记》:“穆公卒,以七十七人殉葬,其初特出于戎翟之俗。论其事者,闵三良之不幸,亦叹秦之衰……俗之弊也久矣!”

《晨风》—刺夫不顾家

·《诗集传》:“秦俗男子喜好外功,奔走于外,不顾家之情。”

《无衣》—秦人强悍

①“与子战友”“同子偕行”—乐战,欢爱足以相死赴命引申:善导而笃于仁义,猛驱而果敢强毅。君子以何导之?

《权舆》—待贤之礼有始无终引申:主:待客如初,如一。         

 客:识时而退,知足&敏于事。

 

秦风总结:秦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彪悍而礼衰。 

 

 

1.1.4敦厚勤俭魏风(共7首)

魏,国名。本舜、禹故都。周初以封同姓,后为晋献公所灭而取其地。苏氏曰:“魏地入晋久矣,其诗疑皆为晋而作,故列于唐风之前。”

 

(1)敦厚

《葛屦》—魏地狭隘,其俗俭啬褊急

·广汉张氏曰:“夫子谓:与其奢也,宁俭。俭虽失中,本非恶德。然而俭之过,则至于吝啬迫隘,计较分毫之间,而谋利之始急矣。”

引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汾沮洳》—刺其俭不中礼(像啬褊急之态,殊不似贵人)

《陟岵》—孝于役而念亲,登高以想象亲念己之言

 

2)政乱

《园有桃》—士大夫忧时伤己(无所用)

《十亩之间》—贤者思隐—政乱国危,贤者不乐仕于其朝

《伐檀》—欲自食其力而不得

《硕鼠》—刺重敛

①“逝将去女”—政若鼠之贪贱,而民欲去之

引申:“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反之则众叛亲离。

 

魏风总结:魏国土地干涸,物产稀少,民贫俗俭。民从役久,或思隐,或有心无力,恶重敛之政,而心不改敦厚。 

 

唐风(共12首)

唐,国名。本帝尧旧都。周成王以封弟叔虞为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爕乃改国号曰晋。后徙曲沃,又徙居绛。其诗不谓之晋而谓之唐,盖仍其始封之旧号耳。 

 

1.敦厚

《蟋蟀》—好乐无荒,乃民俗之厚引申:乐而不淫,所以安也。

《山有枢》—不可不及时为乐引申:张弛有度,劳逸有度,雅志以解忧。

《扬之水》—民从君子,而忧其不敢告

《椒聊》—以椒聊之实繁盛,比其人

 

2.政乱

《无衣》—武公弑君篡国,人讨之

《绸缪》—国乱民贫,男女失其时,后得婚姻

《杕杜》—无兄弟者未得人助,而自伤其孤

《有杕之杜》—好贤而恐不得

《羔裘》—刺上位者不体民情

《采苓》—刺听谗之诗

《羽》—民从役不得养父母引申:当使民以时。

《葛》—夫久役不归,妇要死以相从

 

唐风总结:唐地地瘠民贫,勤俭质朴,忧思深远。上失其位,使民久役,而不能安于家。

 

 

 1.1.5乱极思治曹风(共4首)

曹,国名。其地在禹贡兖州陶丘之北,雷夏、荷泽之野。周武王以封其弟振铎。

 

1)世衰

《蜉蝣》—时人玩细娱而忘远虑引申:远虑。

《侯人》—刺其君远君子而近小人引申:和顺积中,英华外发。 

 

2)思治

《鸤鸠》—美君子其仪如一,以正四国

《下泉》—王室陵夷而念京周

 

曹风总结:乱极则自当思治,故众心愿戴于君子,以示循环之理,以言乱之可治,变之可正。 

 

 

桧风(共4首)

桧,国名。其君妘姓,祝融之后。周衰,为郑桓公所灭,而迁国焉。今之郑州郎其地也。

 

1)世衰

《羔裘》—桧君好衣洁,不能自强于政治

《隰有长楚》—政烦赋重 

 

2)思治

《素冠》—喜与尊礼孝至者同往

《匪风》—周室衰微,盼复兴之人

①“谁将西归,怀之好音”—思复兴之甚,我愿慰之以好音

 

桧风总结:乱极思治,深沉而不免厌世之心。 

 

 

国风总结:

“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吟咏爱情与劳动中,感念明君贤妃之德,叹息征战劳役之苦,情深而能理解,守分而能长久。化思念为祝福,化感恩为称颂。德风由上至下,而天下安。《诗集传》云:“所谓风者,多出於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於言者,乐而不过於淫,哀而不及於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於此焉变矣。” 

 

三、雅之解读

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各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会朝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故或欣和说,以尽群下之情;或恭敬齐庄,以发先王之德。词气不同,音节亦异,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及其变也,则事未必同,而各以其声附之。其次序时世,则有不可考者矣。 

 

1.1小雅—燕飨之乐鹿鸣之什(共10首)

 

(1)燕飨(君臣、兄弟、朋友)

《鹿鸣》—燕飨宾客群臣

①“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礼使臣之厚

②“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示大道,不私存

③“鼓瑟鼓琴,和乐且湛”—贤者岂以饮食币帛为悦哉?夫婚姻不备,则贞女不行也;礼乐不备,则贤者不处也。贤者不处,则岂得乐而尽其心乎?引申:先王因其饮食聚会,制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皇皇者华》—遣使臣①“駪駪征夫,每怀靡及”—美其行道之勤

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广询博访,以补其不及而尽其职

引申:遣使—求贤以自助—助其君之德。自治—而能正君 —臣能从善,则可以善君;臣能听谏,则可以谏君。

《棠棣》—燕兄弟

①“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兄弟或有斗于内,而能同心御外侮

引申:至亲莫如兄弟。

《伐木》—燕朋友故旧

①“宁适不来,微我有咎”—宁彼有故不来,无使我恩意之不至引申:先施—“所求乎朋友先施之”。

《天保》—燕其臣,臣受赐者,歌此诗以答其君

①“群黎百姓,徧为尔德”—助君为德引申:受天禄,获福如此。

 

2)劳役

《采薇》—遣戍役

①“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念戍人公事未毕,无人可使归以顾家

②“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竭力致死,无还心

引申:上位者恤民情,则民虽劳不怨。

《出车》—返归将率,追言始受命出征时

①“忧心悄悄,仆夫况瘁”—任大责重,恐惧而憔悴

引申:兵事以哀敬为本,而所尚则威。

《杕杜》—追劳役未还时,室家感于时物之变

《四牡》—劳使臣

①“王事靡盬,我心伤悲”—臣奔走于王事,君不敢自安

·传曰:“思归者,私恩也。靡盬者,公义也。伤悲者,情思也。无私恩,非孝子也。无公义,非忠臣也。君子不以私害公,不以家事辞王事。”

引申:上下各尽其道—臣劳于事而不自言,君探其情而代言之。

《南陔》—笙诗—有声无词 

 

 

白华之什(共10首)

《白华》《华黍》《由庚》—皆笙诗

《鱼丽》—燕飨所荐之羞,而极道其美且多引申:多则患其不嘉,旨则患其不齐,有则患其不时。

《南有嘉鱼》—兴君子有酒,则必与嘉宾共之

①“嘉宾式燕又思”—言其又思念而不忘也

引申:可见至诚。

《南山有台》—主人尊宾

①“乐只君子,万寿无期”—美其德而祝其寿

引申:君子,乃邦家之基。

《蓼萧》—诸侯朝于天子

①“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天子与之燕,以示慈惠

引申:褒美而祝颂之,又因以劝戒之也。

《湛露》—天子燕诸侯,夜饮之终而歌

①“显允君子,莫不令德”—令德:饮多而不乱

引申:德,一以贯之。 

 

 

彤弓之什(共10首)

 

(1)君明

《彤弓》—天子燕有功诸侯而赐以弓矢之乐歌

①“我有嘉宾,中心贶之”—王府宝弓,与之而未尝有迟留顾惜之意

《菁菁者莪》—燕饮君子(宾客)

①“菁菁者莪”—盛萝蒿,比君子容貌威仪之盛

《庭燎》—王将起视朝,不安于寝 

 

2)忧乱—思治

《六月》—周室寖衰

①“我是用急…以匡王国”—六月出师,危急不得已

②“比物四骊,闲之维则”—比其物而曰四骊,色又齐,见马之有余

《采芑》—方叔南征,军行采艺而食引申:军威,亦进退有节。

《车攻》—美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

①“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复会诸侯于东都

②“不失其也,舍矢如破”—见其射御之善

③“徒御不惊,大庖不盈”—终事最而颁禽均(不盈:取之有度)

引申:善始善终。

《吉日》—祭马祖而祷之

①“或群或友,悉率左右”—禽兽之多,与同事各共其事以乐天子

引申:军实之盛,师律之严,可见上下之情、综理之周。

《鸿雁》—周室中衰,宣王能劳来、还定、安集之、流民喜

①“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终安定,已得其所止

《沔水》—忧乱

①“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因不循道,忧念而不遑宁处②“我友敬矣,谗言其兴”—诚能敬以自持,谗言何自兴?引申:始忧于人,而卒反诸已。

《鹤鸣》—陈善纳诲之词

①“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诚之不可揜

②“鱼潜在渊,或在于诸”—理之无定在

③“爰有树檀,其下为萚”—爱当知其恶

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憎当知其善

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犹君子与小人处,受横逆侵加而能省己

引申:动心忍性,增益预防。

 

 

祈父之什(共10首)

 

1)世道渐衰

《祈父》—军士怨于久役,故呼祈父而告之

①“有母之尸饔”—言不得奉养,使母反主劳苦之事

《白驹》—贤者之去而不可留引申:受谏:毋贵重尔之音声而有远我之心。

《黄乌》—民适异国,不得其所

《我行其野》—民适异国依其婚姻,不见收恤引申:见责人之忠厚。

《节南山》—家父刺王用尹氏以致乱

①“式讹尔心,以畜万邦”—穷其乱本,归之王心

引申:“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正月》—霜降失节,不以时

①“潜虽伏矣,亦孔之照”—其潜虽深,然亦照然而易见

②“哿矣富人,哀此惸独”—发政施仁,必先鳏寡孤独

《雨无正》—责君无德而天下殃

①“凡百君子,各敬尔身”—相畏于天

引申:逢乱离散之臣,富各敬尔身。 

 

2)欲兴其国《斯干》—筑室既成,燕饮以落之

《无羊》—牧事,有成而牛羊众多引申:生养蕃息。

《十月之交》—望而日月之对,同度同道

引申:德政—用贤去奸—阳盛阴。 

 

 

小旻之什(共10首)

 

1)儆戒

《小旻》—责王舍臧用辟,舍大犹,听迩言

①“谋臧不从,不臧覆用”—不用善,反用恶

②“潝潝訿訿,亦孔之哀”—小人同而不和(潝潝:相和;訿訿:相诋)

③“谋夫孔多,是用不集”—谋夫众则是非相夺,而莫适所从

④“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浅言

⑤“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劝择善

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覆薄冰”—谋&察谨慎

引申:当择善—丧国亡家之祸,隐于无形。

《小宛》—大夫遭时之乱,兄弟相戒以免祸

①“教诲尔子,式谷似之”—当教其子,使为善

②“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各求无辱于父母引申:意极恳至。 

 

2)哀伤

《小弁》—幽王太子宜臼被废而作引申:“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

《巧言》—大夫伤于谗,而诉之于天

①乱之初生,僭始即涵—谗言生乱引申:“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何人斯》—暴公为卿士而谮苏公,苏公作诗以绝之引申:君子之处己也忠,其遇人也恕。

《巷伯》—时有遭谗而被宫刑为巷伯者作引申:忠告,以戒。

《谷风》—朋友相怨引申:朋友,不得忘大德而思小怨。

《蓼莪》—人民劳苦,孝子不得终养父母引申:欲报父母之德,如昊天罔极。

《大东》—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作此以告病

《四月》—遭乱自伤

①“民莫不谷,我独何害”—祸乱日进无息,无所归咎 

 

北山之什(共10首)

 

1)行役

《北山》—大夫行役

①“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不斥王而曰大夫,不言独劳而曰独贤,诗人之忠厚如此。

《无将大车》—役苦而忧思

《小明》—大夫二月征,岁末不得归,呼天而诉。

①“念彼共人,睠睠怀顾”—勤劳而不暇

②“靖共尔位,正直是与”—惟助正直者

引申:莫以安乐为常。

《鼓钟》—义未详 

 

2)君臣

《瞻彼洛矣》—天子会诸侯于东都,以讲武事,诸侯美天子

《裳裳者华》—天子美诸侯,答上章 

3)农事

《楚茨》—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其宗庙之祭引申:祭之威仪盛.物品丰,所以交神明,逮群下。

《信南山》—同上

《甫田》—力农事,以奉方社田祖之祭引申:归美于下。

《大田》—农夫颂美其上,答上篇引申:上下之情,相頼而相报者如此。 

 

 

桑扈之什(共10首)

 

1)燕饮

《桑扈》—天子燕诸侯引申:交际间无所傲慢。

《鸳鸯》—答上篇

《頍弁》—燕兄弟亲戚引申:笃亲。

《车舝》—燕乐其新昏

《鱼藻》—天子燕诸侯,诸侯美天子

《采菽》—答上篇 

 

2)相戒

《青蝇》—戒王勿听谗言

《宾之初筵》一卫武公饮酒悔过而作

《角弓》—刺王不亲九族,好谗使宗族相怨

《菀柳》—王者暴虐,诸侯不朝而作 

 

 

都人士之什(共10首)

 

1)离乱

《都人士》—叹不复见都邑之盛,人物仪容之美引申:思之甚。

《采绿》—妇思征夫

①“终朝采绿,不盈一匊”—思甚,不专于事

《黍苗》—徒役南行者作

《隰桑》—喜见君子

①“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思公子未敢言

引申:爱之根于中者深,故发之迟而存之久。

《白华》—申后感幽王黜己竉褒姒而作

《绵蛮》—劳苦者叹

《渐渐之石》—将帅不畏劳苦出征

①“不遑朝(他)矣”—无朝旦之暇,久役无及他事

《苕之华》—周衰,虽荣不久而伤

《何草不黄》—征役之苦 

 

2)燕饮

《瓠叶》—物虽薄,必与宾客共小雅总结:小雅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部分诗与国风相似,大多记录战争劳役、君臣宴飨。也反映着世衰道微,政乱而思治。

 

 

1.2大雅—会朝之乐文王之什(共11首)

 

1)追述文武及其先祖之德

《文王》—明周家之所以受命而代商

①“其命维新”—文王在上,而昭于天,其德显,命则新

②“聿修厥德”—自修德,常自省案,使其所行无不合于天理

③“自求多福”—盛福自致,不外求而得

引申:“道得众则得国”。

《大明》—周公大明先人之德,及武王燮伐大商

①“小心翼翼”—恭慎貌

②“保右命尔”—天笃厚之,生武王,使之顺天命以伐商

引申:“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绵》—追述大王创业垂统、文王蹶生引申:何为天命?天命乃好生之德,故上位者当为民谋福。

《棫朴》—文王以德服众,作新民而能纲纪四方

①“左右趣之”—德盛而人心归附趋向之

②“周王于迈,六师及之”—众归其德,不令而从

③“遐不作人”—变化鼓舞:作新民

④“追琢其章”—美其文

⑤“金玉其相”—美其质引申:天命无常,维德是与。

《旱麓》—文王受祖荫,宜其福禄攸降

①“干禄岂弟”—干禄有道

②“求福不回”—有道(以享以祀)

引申:“其争也君子”~见

《思齐》—文王受祖荫,德纯不已,以御家邦

①“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圣母继德,子孙众多

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其仪法先内施闺门与兄弟

③“雝雝在宫,萧萧在庙”—和于闺门内,敬于宗庙中

引申:家齐而后国治~见

《皇矣》—叙三王之德业创业维艰、缵德其绪,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

①“帝省其山”—亲为、慎始

②“帝度其心”—使有尺寸,能度义所度者六:

克明—能察是非    克长—教诲不倦           

克顺—慈和徧服    克类—能分善恶           

克君—赏庆刑威    克比—上下相亲

引申:文王“德不形而功无迹”—身教

《灵台》—文王建台庶民子来,德泽百姓恩及禽默,钟鼓同乐引申:“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下武》—美武王能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而有天下

《文王有声》—言文王迁丰,武王迁镐之事

引申:求天下之安宁—成功之因(心念)。 

 

 

生民之什(共10首)

 

1)祭祀宴饮

《生民》—周人追念始祖

后稷生而神灵,有功于农事,诚以祭祀,福佑子孙。

引申:稼穑之德—自给自足,有条不紊,各司其职。

《行苇》—祭毕宴饮之盛酒食之丰,众乐而颂之

①“戚戚兄弟”—莫远具尔引申:各守礼存敬而同乐。

《既醉》—言祭毕而宴父兄,颂祷之词

《凫鹥》—祭之明日,绎而宾尸之乐

 

2)福佑仁君

《假乐》—美天子宜民而受天禄

①“威仪抑抑,德音秩秩”—威仪&声誉之美

②“无怨无恶,率由群匹”—无私怨恶以任众贤

申:君仁而臣忠。

《泂酌》—美君子其德如水

引申:不争方能为民父母(为公)。

《卷阿》—歌天子寿考福禄之盛

引申:修德治国必因吉士。

《公刘》—公刘迁豳,择地而居

①“既顺乃宣”—顺民情而居很心安

引申:诚以经营四方,而国富民聚。

《民劳》—同列相戒,无从诡随,式遏寇虐(止暴)

①“无纵诡随”—莫要不顾是非而妄从

引申:止暴在于明智&明察。

《板》—刺王,而言“上帝板板”,使下民卒瘅

①“上帝板板”—天反常道(板板:反也)

②“我即尔谋,听我嚣嚣”—共谋而不听勤

引申:同僚:相劝以德,相诫以恶~见② 

 

 

荡之什(共11首)

 

1)刺庸君

《荡》—以殷商为鉴,不由典刑,似怨上帝,而实怨君

①“虽无旧臣,尚有典刑”—典刑尚在,可循守

引申:不为与不能?

《桑柔》—芮伯刺历王

①“靡国不泯”—战不停

②“匪言不能,胡斯畏忌”—王暴虐,人不敢谏

引申:福在受谏。

《瞻仰》—刺幽王竉褒姒,贤人逃而伤逢此乱

引申:哲妇倾城—无非、无仪、无所事。

《召旻》—刺幽王任小人引申:不亲贤而天降丧乱饥馑(多祸)。

 

2)颂贤君

《抑》—卫武公自警

①敬慎威仪    ②敷求先王 ③慎尔出言④不愧屋漏 ⑤戒盈戒藐

引申:勤政、承德、慎言、慎独、庄敬、纳谏—身口意皆为楷模。

《云汉》—宣王勤而敬祀神明,忧饥馑引申:爱民之心,形于外(流露)。《崧高》—申伯之德,柔惠且直引申:温顺&正直。

《烝民》—仲山甫以柔嘉为则引申:过柔则卷,过刚则折。

《韩奕》—王命韩侯干不庭方,受天子优渥

①娶显贵淑贤之妻,居美沃之地

《江汉》—宣王于召祖前受封穆公,穆公赞天子万寿

①“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美其君之令闻,进之不已

②“矢其文德,洽此四国”—勤其君以文德,而不欲其极意于武功

引申:古人爱君之心—使其明道以修德。

《常武》—宣王亲征徐土,命将整军,惠南国而平四方

①“常”:以常德立武事“武”:武备,内安百姓,外拒侵略

②“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天于不急不徐,威仪中乃定四方的决心

③“匪绍匪游”—军行泰然,威仪浩荡引申:止戈为武,协合万邦的世界观。

 

大雅总结:大雅创作于西周前期,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也反映着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雅之总结:雅诗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师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於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侧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尤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於天下,天道备於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四、颂之解读

颂者,宗庙之乐歌,大序所谓“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盖“颂”与“容”,古字通用,故序以此言之。周颂三十一篇,多周公所定,而亦或有康王以后之诗。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因亦以类附焉。凡五卷。 

 

1.1周颂—养天下仁爱报德之心

清庙之什(共10首)—美盛德之形容

《清庙》—周公成洛邑而奏,祀文王以显其德

《维天之命》—文王之德纯,曾孙当笃之

《维清》—缉清典,有成周祯

《烈文》—不忘前王之德

《天作》—周之运由太王作、文王承,子孙保之

《昊天有成命》—二王承天命,成王夙夜厥心而国固

《我将》—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之乐歌

《时迈》—巡守而朝会祭告之乐歌

《执竟》—武王自强不息,功烈而成康继其德,受众福

《思文》—后稷之德,可配天 

 

臣工之什(共10首)

 

1.农事

《臣工》—戒农事—慎公事

《噫嘻》—戒农事—恤百姓

 

 2.祭祀

《振鹭》 —二王之后来周助祭,无斁

《丰年》—丰年黍稌亿秭,烝祖洽礼而受福

《有瞽》—合奏诸乐以祀先祖

《潜》—漆沮多鱼,以祭祀求福

《雝》—武王庙祭,颂文王宣哲文武,克昌厥后之德

(哲:尽人之道;武:备君之德)

《载见》—成王即位,率诸侯以祭武王庙

《有客》—微子于宋祀祖庙,周王敬慎以安留之

《武》—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命定功

①“胜殷遏刘”—胜殷止杀

引申:扬德业,不扬武功。 

 

闵予小子之什(11首)—嗣王朝庙

《闵予小子》—成王免丧,朝于宗庙,法父念祖,夙夜敬止继思不忘

《访落》—成王循父执政,恭谨祈福以保家邦

《敬之》—成王自儆,畏天之戒,日就月将,学有缉熙

《小毖》—成王自讼,警小而避大患

《载殳》—稼穑之词

《良耜》—叙春耕秋收,稼穑之美,丰收之盛,以开百室,以祀先祖

《丝衣》—祭祀礼储,爵弁者不吴不敖,求神赐福

《酌》—颂武王能酌时宜顺时势,是用大介,后人宠而受之

《桓》—颂武王克商,于昭于天,皇以问之

《赉》—武王克商后,赏功臣以告天下,而绎思文王

《般》—武王巡守山河,朝会诸侯,裒对时周之命

 

周颂总结:扬德业、敛武功,继先王之德克开厥后,嗣命定功,以德配天。 

 

1.2鲁颂—颂鲁公

鲁,少皞之墟,在禹贡徐州,蒙、羽之野,成王以封周公长子伯禽,今袭庆、东平府,沂、密、海等州,即其地也。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故赐伯禽以天子之礼乐。鲁于是乎有颂,以为庙乐。其后又自作诗以美其君,亦谓之颂。

《駉》—僖公牧马之盛,由其立心之远

《有駜》—夙夜在公,明明燕饮

《泮水》—颂鲁僖公会饮于泮,修文德,淮夷来服

《閟宫》—颂周鲁公祖德及僖公

①“秋而载尝……孝孙有庆”—敬祀受福

②“公交车千乘……烝徒增增”—戎备强盛

③“泰山岩岩……淮夷来同”—土宇广大

④“莫不率从……鲁侯是若”—远夷率从

⑤“天锡公纯嘏……万民是若”—万民称颂,眉寿昌大

 

鲁颂总结:《诗集传》云“夫以其诗之僭如此,然夫子犹录之者,盖其体固列国之风,而所歌者乃当时之事,则犹未纯于天子之颂。若其所歌之事,又皆有先王礼乐教化之遗意焉,则其文疑若犹可予也。” 

 

 

1.3商颂—告成.祈福

契为舜司徒,而封于商。传十四世,而汤有天下。其后三宗迭兴。及纣无道,为武王所灭,封其庶兄微子启于宋,修其礼乐,以奉商后。其地在禹贡徐州泗滨,西及豫州盟猪之野。其后政衰,商之礼乐日以放失。七世至戴公时,大夫正考甫得商颂十二篇于周太师,归以祀其先王。至孔子编诗,而又亡其七篇。然其存者亦多阙文疑义,今不敢强通也。商都毫,宋都商丘,皆在今应天府毫州界。

《那》—商之后裔祭先祖,绥我思成,献舞乐而奉烝尝

《烈祖》—祀成汤,修祭祀

《玄鸟》—追商人之所由生一受命不怠

《长发》—商世世有浚哲之君

《殷武》—颂殷高宗武丁

①“奋伐荆楚”—使其来朝②“不敢怠遑”—勤政

 

商颂总结:追念先人、祭祀先王,不敢怠遑。

 

颂之总结:颂诗是祭祀所用的乐歌,在祭祀之时不断歌颂先祖功业,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作用。告诫后代子孙当谨记先祖德业继往开来:亦暗示君臣当各守本分,君仁臣忠。《诗集传》云:“雅、颂之篇皆出自成周之世,为朝廷郊庙乐歌之辞。“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称颂周朝历代先王的德业,记述历代先王创业垂统的功绩。节有度,守有序。盛德如此! ” 

 

伍、结语

《毛诗序》曰:“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政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予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诗经》描绘了周王朝的由盛转衰,记录着社会政治的各种类似形态中的故事。让我们看到:铭记祖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是观之,咏诗能思德存正、参古明今,愿日常处事皆能常思《诗》言——“发乎情,止乎礼”,反己修德莫此为最。     

                    学生谢欣梦

                    敬呈二零二二年三月三日

评语:文章详实细致,内容充分。凡诗篇之题旨要义,结构内容,思想精神,皆能见于文中。至诚如此,恭笃如此,可谓难能矣。又文章纲举目张,总结得当,分类合理,可谓佳作矣。